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生命的意義在服務,生活的價值在奉獻—鍾弘治、熊美惠菩薩賢伉儷

生命的意義在服務,生活的價值在奉獻

專訪榮譽董事鍾弘治、熊美惠菩薩賢伉儷

夏至前四日,艷陽高照。與鍾弘治師兄賢伉儷相約水月道場,一位文質彬彬,一位溫柔婉約,儼然神仙眷侶一同出遊。

哇!兩位菩薩完全有備而來,早已自行寫妥訪談文稿內容,可以肯定兩位菩薩學生時代就是品學兼優的好學生,還有什麼是需要我做的呢?

傳道、授業、解惑
法鼓山的理念—「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著重教育與關懷,正是熊師姐樂在其中的工作。從師大公民訓育學系畢業任教迄今,師姐從事公民品格、生活教育,及啟迪心靈、關懷弱勢之生命教育與認輔志工。深感教育影響一個人的觀念、習性甚鉅,坦承能擔任傳道、授業、解惑的教師工作,是自己最大的福氣。

民國37年出生的鍾弘治師兄,畢業於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兩年前從永豐餘投資控股公司退休,退休前曾經擔任永豐餘造紙公司總經理,永豐餘工業用紙公司總經理、董事長等職務。一晃眼,在這個公司服務了31個年頭,生命也無聲息地從指縫中流逝!現在,「修行」是師兄日常生活的重心。

學佛因緣
民國87年,熊師姐看了聖嚴師父寫的冊子與智慧隨身書,自行到農禪寺參加了皈依大典。透過師父淺顯易懂、平易近人的語言、文字,讓佛法深入生活,改變人的觀念與習氣,啟迪人性。師姐深受感動,從此就在法鼓山服務奉獻,展現豐富的生命內涵。包括閱讀、了解正信佛教等師父著作,並歡喜與人分享;參加心靈環保讀書會種子培訓;長期投入教師聯誼會活動等。

鍾師兄說:「同修是我的善知識!」。感謝同修的勸進,民國97年因緣殊勝的參加總本山師父主持的最後一期(第30屆)社會菁英禪修營,且於禪期間在聖嚴師父座下皈依。因皈依是自願的,會隨時提醒自己是一位佛教徒,也隨時督促自己更深入了解佛教經典中一些主要的觀念,諸如:如何去除貪瞋癡及我執,如何力行五戒十善及慈悲與智慧等,對空性與因果更加了解。提醒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加以精進落實,許多行為自然而然地漸漸改變了。

發願行菩薩道
這對法親眷屬,一路相扶持行菩薩道。除經營好自己家園外,奉獻所學、雪中送炭是他們的最愛。兩人一起從事福慧雙修之身、心、靈鍛鍊與修持,包括閱讀、聽講演增長智慧,運動強健身體;也著眼解行並重的修行,如擔當義工、修學佛法、禮佛拜懺、參加法會、禪修,以及財施、法施、無畏施等六度行。

鍾師兄於93年加入榮董大家庭,加入的因緣就是希望護持法鼓山日常運作所需經費。主要是受到師父所提出法鼓山的理念「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的影響,與同修發願常年護持法鼓山。從參加榮董會的各項活動中,感覺大家都很發心,也感受到義工菩薩們親切的接待與尊重,令人讚嘆!

熊師姐也侃侃而談:「『生命的意義在服務,生活的價值在奉獻。』著眼法鼓山推展教育與關懷,需要大家長年齊心護持,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有智慧出智慧。常見許多義工服務的感人身影。法鼓山教育園區開山前一年(2004年),看到師父雖然身體不佳,卻為了法鼓山的建設資金,拖著病體寫書法募款,我們夫婦響應認捐榮董五年完成心願,很感謝法鼓山給我們種福田的機會,才能安心、安身、安家、安業。」

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
最後鍾師兄歡喜分享職場經驗:「不逃避,盡心盡力解決問題。」

師兄在過去擔任企業高階主管的時候,常會遇到一些複雜困難的事情,「四它」讓師兄勇於面對問題,不抱怨,盡心盡力去處理解決遭遇到的問題,既已盡心力,也較能放下,而通常都獲得蠻好的結果!關鍵在於:不逃避及盡心盡力解決問題。

熊師姐則提醒大眾:「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

在師父闡釋生死的《歡喜看生死》、《生死皆自在》書中,以及許多佛法因果實例善書中,都讓我們明白,人皆會死,走時甚麼也帶不走,只有自己的善惡業。前世或來生一切都是自作自受,尤其人皆希望有善終好走的福報,此仍須自己努力培福、種福;何況學佛愈久,對需要與想要日少,一生辛苦,良善懂事的教育才是留給子女最好的資產。資產能用在利益眾生,給與需要、有用的教育與關懷人事上,祈願大眾修福修慧、離苦得樂更有意義。

(採訪/劉美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