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飲水思源感恩圖報 初心可鑑關懷奉獻─陳照興菩薩

飲水思源感恩圖報 初心可鑑關懷奉獻

專訪會本部關懷組副組長 陳照興菩薩

在1974年從屏東純樸鄉下剛退伍不久的陳照興師兄,因緣際會透過同學的引薦北上任職證券行的工作,並認識他家的師姊而結為菩薩眷侶。爾後承蒙台灣經濟起飛,政府開放觀光股票大漲,適時在這行業上班的他比別人更早接觸而蒙受其利。雖然家庭生活變得比較富裕,但白天忙著上班、晚上疲於交際應酬的不正常生活,卻造成他身心俱疲覺得好疲累!

他回憶就在1987年因經年累月疲憊所引起牙痛而去看牙醫,竟然遇到生命中的另一位善知識貴人。每次去看牙齒,這位醫生都會在他耳邊分享著學佛、念佛有多好。那時坐在椅上張口接受診療的他只能乖乖安靜地聽而無法去回應,隨著陸續看診漸漸地與這位牙醫熟稔,知道彼此不僅是同鄉,雙方父母也都認識。因為這層關係知道這醫生不僅學佛也親近農禪寺,每逢週六晚上不看診的時間;都邀約他和同修去念佛共修。當時周末對陳師兄來說是他的應酬時間,但人就怕遇到有心人,終於在他盛情難擋的接引下,允諾一同

赴農禪寺參加念佛共修,所以真要感恩這「牙痛」和這位大善知識。

隨後陳師兄和其同修美杏師姐,除了精進參加每周六的念佛,他也成為榮譽董事會之前身「中華佛學研究所護法理事會」的成員,多次跟隨聖嚴師父前往印度、大陸等名山古剎朝聖參訪,也參與法鼓山各項工程建設和會務。日後他們全家於1994年移民到溫哥華的因緣,夫妻兩人分享早期輪流到不同的師兄姊家裡共修,每回都要將蒲團用車子載來載去,或是租用場地辦法會。那段期間每次法會結束後,來參與的信眾各自禮佛三拜時,第一拜鮮花不見了,第二拜供果不見了,第三拜佛像也不見了。其實是受限租用場地不得不如此應變的有趣插曲,但從他們的分享中更能深刻體會到溫哥華道場;歷經十二年的籌備建設和一路艱辛的過程。

而目前已返回台灣的他們將全部心力,投入在大事關懷和助念這一區塊。夫妻兩人發心參與安和分院及松山區助念和慰問關懷,一起精進念佛和法器共修。陳師兄同時身兼法行會副執行長,這二十多年來,他非常感恩許多善知識一路的關懷和提攜,這全都是受師父弘法利生的精神所感召。而當年師父頒給他匾額上寫著「初心可鑑」的期勉,他從沒有忘記過。一如這份難得可貴的初發心,他和美杏師姊同心同願將以全心的關懷和接引,讓更多有緣的菩薩也得以親近三寶、修學佛法、弘揚佛法、護持三寶。

(採訪/榮董會企劃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