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高屏台東區榮董寶雲參學行

高屏台東區榮董寶雲參學行—共發好願培福有福
高屏台東區榮譽董事於11月3日舉辦寶雲寺和寶雲別苑參學活動,當天晴朗好天氣,共計35位榮董菩薩和寶眷從高雄紫雲寺出發。出發前已準備好豐盛的早餐,供養後,大家即開心享用健康燕麥飲料和高麗菜盒餅及咖哩餃。召集人曾瓊玉師姐敘說舉辦本次活動的緣由─榮譽董事會高屏台東區是三年前成立的,由召集人和9位副召共同擔任悅眾,此次是因榮董會黃楚琪會長建議舉辦參學活動,經過好幾個月的安排與規劃,以及菩薩們的熱情參與,才能成就此次活動。副召集人張簡于頌師兄擔任車長,沿途輕鬆幽默地介紹活動流程,並請大家除了自我介紹之外,也說說自己認識法鼓山以及成為榮董的因緣。時間在歡樂中渡過,很快地到達第一站:台中寶雲別苑。
寶雲別苑綠意盎然、處處生機
離市中心不遠的寶雲別苑,如同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台中區榮董陳治明召集人和導覽組前來迎接我們,一下車,映照眼簾的是滿滿的綠樹,以及樹叢中的鳥叫蟲鳴和潺潺溪水聲。進入大殿後,接引組為我們奉茶,陳召集人則為我們介紹寶雲別苑成為法鼓山台中道場的緣由。在台中寶雲寺即將興建時,當時的監院法師(即現任寺院管理副都監果理法師)和護持信眾,欲尋求另一處工程期間可供共修的地方,原先是查看現在別苑的停車場,當時是一片荒地;而當初緊鄰別苑的咖啡廳:東籬園,園主表示有意承讓出租,但是條件是必須買下停車場,那時賴忠明、賴忠興菩薩兄弟二人先購下停車場這塊地,交由法鼓山使用,才得以成功地租下當時的咖啡廳,也才能有現今的此片淨土。這過程,有如佛陀時代的給孤獨長者找土地蓋精舍,做為佛陀和弟子共同修行之處一般。
接著,由導覽組介紹寶雲別苑的環境和原生植物,豐富的植物有百種之多。這個如淨土般的環境也孕育了會念佛的小鳥,導覽菩薩指著大殿前的大樹上,因為颱風掉下了一個鳥窩,義工撿拾時並不知道鳥窩內有雛鳥,打開後發現有斑文鳥的幼鳥。後來由僧大法師餵食養大,其中有一隻名為寬大的斑文鳥,居然在耳濡目染下會說「阿彌陀佛」!請教過專家,專家特別指出斑文鳥不會模仿說話。聽過後,大家都讚嘆稱奇!在活潑、專業的導覽中,我們觀賞了別苑庭院中的每一花、每一木,時光很快地過了。到了用午齋的時光,我們享用了菩薩在清晨五點就到寶雲別苑用心準備的精緻午齋,大家細細的品嘗,也讚嘆和感恩菩薩們的用心。

自家寶藏寶雲寺,如來的家
短短的幾分鐘的車程,我們來到15層樓高的台中寶雲寺。寶雲寺在興建購地時,並不知道這個位置是台中市的精華地,地主售地給法鼓山,希望這塊土地可以成為共修道場。原本是鐵皮屋,經由眾菩薩的願力而改建,開工整地準備興建時,挖到了很多奇石,即由菩薩認捐,又再經由菩薩捐出轉由其他菩薩認捐,寶雲基石就此成為菩薩護持成就的一份心。從二樓走到大殿,經過金剛經牆,這是聖嚴師父在洗腎病中時所寫下的墨寶。接著來到六樓,榮董們參觀了「學做觀音」特展,聖嚴師父是修觀音法門,教大家要念觀音、求觀音、學觀音、做觀音;另外還有參觀聖嚴師父書迹展「遊心禪悅」,感受發起利益眾生的大悲願心。感恩導覽菩薩精闢的解說,從展示的觀音畫像、雕刻、照片和聖嚴師父的法相和書法中,都感受是聖嚴師父仍在為大眾說法。最後到了十二樓祈願觀音殿前,由老師教大家一起唱「延面十句觀音經」和「寶雲頌」,在歌聲中有滿滿的法喜。
副都監果理法師和義工菩薩為歡迎我們的到來,特別準備了豐盛的下午茶和茶點水果。到了法鼓山全球各分支道場,就如同回到如來的家,法師表示:由於有大家的願力並接引家人來學佛,所以有眾多菩薩來護持!也因為有感於聖嚴師父的悲願,各地菩薩都盡心盡力做奉獻。全球法鼓山各分支道場,都是依據法鼓山的理念而建設,而菩薩們也都在道場中奉獻並行菩薩道!大眾廣結善緣,生生世世都是結好緣。寶雲寺的興建,是來自菩薩們如同螞蟻雄兵的力量,才得以將道場蓋成,利益更多人回來共修,十分令人感動!這個世界還是有美好的事。
榮董菩薩多交流,堅固道情更有福
在寺院中有長青班、法青營、兒童讀經班、佛學班、福田班,希望各個家庭都能一起回到寺院的團體活動中Face Buddha,如同寶雲寺的梁皇寶懺,是全家一起回來道場一起精進共修。接下來,紫雲寺也將會有新建工程,未來也會蓋禪堂,有機會接引更多人來學佛!我們也熱忱地邀請台中召集人安排到紫雲寺參訪。
緊接著,有幾位菩薩上台分享,陳加仁菩薩是召集人瓊玉師姐的同修,他很開心早在半年前就先預訂要參加這次的活動,非常認同法鼓山的理念,也很贊同並支持同修一起護持。而這次活動中同行的朋友都能在百忙之中參與,並贊同要多辦活動,希望未來可以到法鼓山更多各分支道場去參訪。
副召張簡于頌師兄很開心到寶雲寺參訪,接受召集人給予任務,十分感動!希望下次能看見台中菩薩一起到高雄參訪。副召翁春華師姐很開心第三次到寶雲寺參訪,讚嘆導覽組的專業及熱誠。此次參學活動圓滿完成,大家在車上分享此次活動感受,心中法喜充滿!更覺得認同法鼓山的理念,那就一起來護持法鼓山並讓護法因緣代代相傳,一起學佛,共同培福有福。
(報導/陳桂瑱‧攝影/高屏台東區提供)

相關圖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