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9月15日北七區百年古蹟齋明寺巡禮活動報導

9月15日北七區百年古蹟齋明寺巡禮活動報導
九月十五日清晨,基隆下著濛濛細雨,二十四位榮董寶眷在黃炳陽師兄的帶領下懷著歡喜、感恩、期待的心情,一路向著桃園齋明寺前進,約上午十時許抵達。熱情的義工前來迎接,眼前映入的是一座閩南式三合院建築,古樸、典雅、清幽,有如世外桃源。

導覽義工詳細介紹齋明寺的歷史淵源,它具有一百六十多年的歷史,原屬齋教龍華派的齋堂,最後又回歸到佛教的正統。原本的建築物歷經多次的災變以及年久歲月的侵蝕腐壞不堪,自從1999年法鼓山承接以後,為了保持傳統重新整修,賦予佛教的意涵與新禪堂的現代建築和諧共融。法鼓山倡導的「人間淨土」理念在此優雅的化現,以三合院式閩南傳統建築為特色的主殿與兩側護龍謙虛地佇立在四周環繞的自然美景之中,如含苞的蓮花以古樸典雅的氣質呼應著觀音慈顏,婉婉地趙照拂來觀光的遊客與信眾。人與自然、人與環境,和諧共生融合成一幅人間淨土的勝景。

一百多年的歷史,讓齋明寺積累了豐富的文物與典藏,如名家書畫等,其中最珍貴的是全台唯一宋版「磧砂藏經」木刻板影本,為宋元時期三代聖尼相繼斷臂化緣勸募,歷九十一年才竣工的木刻大藏經,確是稀世珍寶,亦可知古聖賢護法弘心的大悲願心。寺中尚有一幅達摩祖師畫像,具有二則典故很有深意令人讚嘆!

師父接任第七任住持以後一方面保持古蹟原貌,一方面興建新禪堂,以推廣禪修,接引信眾學佛,當時師父給予設計師的建築概念是「簡單、樸實、環保」,故禪堂以清水模為素材、青銅瓦、大理石壁,更以蓮花型滴水鍊集雨於地下水槽,既環保又美觀。師父的高瞻遠矚激發了建築師的創作靈感,讓齋明寺以低調單純的「減法設計」融合新舊建築,而榮獲「2012台灣建築獎」的首獎。

此次參訪是一次成功的知性之旅,亦是修行與休閒之旅,看到莊嚴的古剎、質樸的禪堂,站在二百餘年歷史的古樟樹下,坐在青青的草地上,享受這清幽寧靜的氛圍,菩薩們個個充滿法喜,直呼不虛此行,收穫滿行囊。

(報導/蔡美枝‧攝影/北七區提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