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小舟從此逝 江海寄餘生—張源吉菩薩

小舟從此逝 江海寄餘生

專訪榮譽董事張源吉菩薩

法鼓山2022年「大悲心水陸法會」於11/27(日)-12/4(日) 啟建。

諸佛菩薩庇佑,每年水陸法會期間縱偶有風雨,但大抵氣候宜人,不至於酷熱或嚴寒,方便菩薩們精進用功。讓我們忙裡偷閒﹐一起品味張源吉榮董「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坐看雲起時」﹐歸隱山林,逍遙無待的悠閒日子吧!

(張源吉菩薩自敘文稿)
我今歸去,作個閑人
我是張源吉,一生平淡、平凡,乏善可陳,而今歸去,作個閑人而已。

日據時代,先嚴先慈沒機會受教育,家境貧困。兒時不識愁滋味,沒有好好學習、讀書。十九歲從軍,歷33載。雖無勇功,惟養成刻苦耐勞、服從命令、達成任務的精神,恪守犧牲、團結、負責的信念,自覺無愧於心。

民國84年退伍後,賡續從事服務照顧退伍老兵的工作。真心關懷陪伴他們,不覺又過了十五年。感念、感謝可敬的老兵們,政府應更關懷照顧。98年元月﹐正式離開公職,歸隱山林,享受逍遙無待的悠閒日子。

欣慰愉悅「十年樹木」有成
源吉生性喜愛自然、山林,民國100年親自栽種了千餘棵小樹苗,如今已長成大樹。眼見小樹茁壯成山林,所謂「十年樹木」有成,感到無比欣慰愉悅。

誠如陶公「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意境。今我「東望新港山,西見美人山」、「坐看雲起時」也是一種享受。相對於東坡居士的「幾時歸去,做個閑人,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溪雲」、「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在山中聆聽蟲嗚鳥叫,溪水潺潺,清風明月,一壺老酒與老妻共飲,也別有一番滋味。

與佛有因,與佛有緣
緣起於民國83年,好友林錦年居士贈我聖嚴法師《心經講記》三卷錄音卡帶,聆聽再三,無比感動,從此開啟學佛的因緣。爾後,經常有機會閱讀法鼓山出版的一些佛法相關書籍。諸如《正信的佛教》、《學佛釋疑》、《人生雜誌》等,獲益良多。

大約民國85年間,經莊嘉福、劉偉剛兩位師兄推薦,参加第十一屆「菁英禅三」,感念師父全程指導並開示,令我終生受益。當即在聖嚴師父座下皈依三寶,並獲賜法號"果利",正式成為佛弟子。同修與女兒也先後皈依。

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
聖嚴師父慈悲為懷,終生為振興佛教,堅忍奉獻的精神與智慧,是我們敬仰、學習的典範。

師父的《學思歷程》,奮鬥不懈的精神與智慧令人感動;而「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的開示,更是我的座右銘,也是我處事的準則,影響我的一生。

一棵小樹苗,以愛心灌溉、照顧、滋潤,才能茁壯成長。當年"小樹苗"活動,深感我心。至於何時參與榮董大家庭,已不復記憶,但受大家庭的關懷,銘感吾心。

生活平淡充實,生命亦覺美好
學佛至今,內心平靜,生活平淡充實,生命亦覺美好。師父等身著作所留下的智慧寶典,如《法鼓全集》、開示,講經說法錄製影音、《大法鼓》及《人間悟語》等無價瑰寶,值得吾人珍惜,細細研讀、觀賞。每日親近、聆聽,享受甘美的智慧。

是非審之於己,毀譽聽之於人
前段時間,源吉觀看了一些洛桑加參有關快樂、養心、練心及預防醫學的視頻,獲益良多。因而買了《快樂醫學》、《靜心淨心》、《簡單豐足》及《不生病的藏傳養生術》等書。現已讀完《快樂醫學》,目前正著手寫些筆記心得,也在讀《靜心、淨心》,期能年底前看完,預定明年起每週實践一篇,一年後看看能否"淨心、安心"。

凡事要從好處想,作自已,向內心求。願與大眾分享湖南岳麓書院講堂中一副對聯的前三句:「是非審之於己,毀譽聽之於人,得失安之於數。」

人生橫逆難免,若能面對、接受、處理與放下,也許能够「安之若命」。

(撰文整理/劉美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