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
林口台地上的心靈充電站
林口中山路為早年舊聚落的主要道路,現在則貫穿了林口新開發與傳統市集兩個區域,而法鼓山護法總會林口分會便位於傳統市集的中心。來到林口台地,密集的新興住宅,展現了此區的未來性,分會則於此扮演了法鼓山心靈環保理念的推動與佛法弘傳的任務。
早年,法鼓山林口地區的信眾經常舟車勞頓地往返台北市北投農禪寺參與共修。因此,吳素華師姐於民國82年首先提出林口地區必需要有共修處的構想,並提供位於公園路的新住所作為共修之用,當時約有30位信眾欣然參與共修,林口共修處於是成立。共修處成立之後,不但成為凝聚信眾的中心,亦是接引大眾親近佛法、推動法鼓山理念的推手。
四處流轉不退精進心
由於共修處成立初期多由信眾發心提供自家處所作為共修場地,不但空間有限且因臨時性質而變數較多,故當共修人數成長而需要更寬廣的空間或因緣不俱足時,便急需尋覓下一個共修地點。在幾經搬遷流轉於公園路、忠孝街、林口路之後,民國94年由鄭春珠師姐發心提供中山路現址作為共修處使用,同年共修處亦正式更名為「法鼓山林口辦事處」,民國109年再次更名為「法鼓山護法總會林口分會」。鄭師姐一心向佛,自林口共修處成立以來便持續參與共修,後鄭師姐因兒子車禍往生而受到法鼓山信眾們的關懷,再加上當時對於共修場地的需求迫切,故慨然將住所空出供作大眾共修之用。於是,林口地區的信眾有了固定共修的空間,得以不斷地接引地區的民眾修學佛法。
參與護法總會林口分會共修的信眾除了定期的共修活動之外,更展現帶動地區的活力與敦親睦鄰的親和力。曾多次結合林口的行政機關於在地的公園、運動場等地,舉辦大型心靈環保園遊會,以寓教於樂的方式將法鼓山的理念介紹給社區的居民;亦配合法鼓山慈善基金會的運作進行地區的弱勢家庭慰訪;舉辦社區的健康檢查等活動。此外,分會每年10月皆舉辦「環保清潔日」活動,結合在地學校的學子與鄰里共同清理周邊街道,服務社區之外更落實四種環保。
在培福、種福中修行
目前分會除舉辦念佛、禪坐共修活動外,亦規劃多元而豐富的生活佛法課程,例如「鈔經書法」課程的安排,是由書法老師帶領學員以書法鈔寫心經,透過書寫的過程達到練心的功能,而能安定身心。分會亦不定期舉辦成長課程、戶外禪修、朝山、聯誼等活動,提供共修的信眾自我成長的方法。此外,也經常邀請信眾前往天南寺、農禪寺、總本山等法鼓山道場擔任義工,以及參與各項急難救助,將平日修行的方法實際運用在每一項任務之中,提昇自我並與大眾一同培福、種福。
護法總會林口分會所在位置交通便捷,臨近市集中心,於民國109年8月遷移至文化二路共修處,歡迎林口地區的大眾就近參與,在學佛的路上一同精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