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
不只為路過的人安頓身心
位於台北市民權東路六段巷弄間的法鼓山護法總會內湖分會,佇立在幽靜的住辦社區內,室內的佛菩薩透過大片透明的落地玻璃窗,關照著往來的人們。或許只是路過、也可能刻意繞道而來,人們總是虔敬地駐足在分會門口,向佛菩薩合掌問候,感恩佛菩薩的慈悲護佑。十多年來,護法總會內湖分會不但凝聚了法鼓山信眾、提供信眾一個清淨的共修環境,也為地區民眾建立一個安心的道場。
念佛專車啟因緣 尋得固定共修處
早期,內湖地區的法鼓山信眾若要參與念佛共修,總是要遠道來到北投農禪寺。於是,便安排了專車於每週六定時、定點接送信眾至農禪寺念佛,當時還給予這車輛一個專有的稱號「念佛專車」。民國79年,聖嚴法師特地前往內湖地區關懷訪問,同時提倡「家家蓮社、戶戶禪堂」的構想,鼓勵地區能夠「集合居住附近的幾戶家庭,定期在某一個人的家裡,舉辦共修活動,也可以互相砌磋討論彼此的問題、看書的心得或對佛法的體驗。」因此,蔡清山師兄便於次年提供處所予地區信眾念佛、禪坐共修,這便是內湖共修處成立之始。之後,轉至林海國師兄的住所持續共修,然因林師兄的職務調動,使得分會必須面臨搬遷的命運。
正當信眾對於尋找共修地點而費盡心思之際,游郭月娥師姐在搭乘「念佛專車」,前往農禪寺參與念佛共修時,經由帶車的梅貞師姐佈達訊息,得知急需有一新的共修場地,於是情商手足林福順師兄以優惠的方式出租民權東路六段的屋舍,作為內湖共修處之用,解決了場地的燃眉之急,在此地與眾結緣十數載。
挽起袖子同心成就如來家
新的共修處有了著落,信眾們便開始挽起袖子展開整理的工作。粉刷牆面、水電線路裝設、釘製鞋櫃與書櫃等工作,完全不假他手,由地區的信眾同心協力完成。民國90年7月7日,內湖共修處正式灑淨啟用,至民國94年始更名為「法鼓山內湖辦事處」,民國109年再次更名「法鼓山護法總會內湖分會」。時至今日資深的信眾看著佛龕上的三尊佛像,憶起當年以落實法鼓山的理念,一步一腳印共同建設道場的光景,歡喜地分享一個小故事,訴說著這三尊佛像是當年從法鼓山的土城惜福中心請回來的,十餘年前的往事歷歷在目,一切都是地區信眾不辭辛勞的護持著佛法。
護法總會內湖分會於現址安居後,參與共修的人數不斷地成長,在歷任召委的帶領下,地區信眾同心協力規劃許多大型的活動,像是在大湖公園、碧湖公園等地舉辦園遊會,透過輕鬆活潑的活動方式,推廣法鼓山的理念、接引民眾前來學佛;也配合法鼓山普化中心開設聖嚴書院佛學班、福田班等課程,每期參與的人數多達數百人,因分會的空間有限,故需向外商借場地使用,這也顯示了內湖地區的民眾對於佛法的求知若渴。
生活佛法課程接引信眾學佛
「由於護法總會內湖分會臨近三軍總醫院、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以及康寧醫院,所以我們關懷的對象也包含醫院病患及其家屬,相對的也經常有許多家屬及醫護人員會前來分會禮佛。」長期深耕內湖地區的法鼓山資深信眾蔡耀蘭師姐提到分會因地緣關係,不但關懷地區的一般民眾,也將關懷的觸角伸及受病痛所苦的民眾和他們的家人,將法鼓山的理念分享給需要的人,經由佛法的薰陶,能夠勇於面對疾病的挑戰。 目前護法總會內湖分會除了固定的念佛、禪坐共修之外,還有專為45歲以下青壯族群規劃的輕鬆學禪班。每個週二傍晚時分,來自各地的上班族、學生、空服員、專業人員等,紛紛褪去白日裡忙碌、緊張的身份,帶著安定的身心來到分會,練習動禪、禪坐。如果您也在尋找一個可以讓自己放鬆、安心的所在,歡迎您就近來到護法總會內湖分會參與共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