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募人學佛,行願二十年

「記得二十年前受證時,我發願要募更多人來學佛!」去年(二○一九)十月十三日,方丈和尚地區巡迴關懷到豐原,七十歲的資深勸募鼓手李美玉第一次上台分享,她回憶授證當下的心很安定,「法鼓山 的硬體建設不是目標,勸請人來學 佛,改變生命的觀念,讓人生過得 更有意義,這才是一件有大功德的 建設!」

從小身體不好、又有氣喘的李美玉,一直覺得人生很苦,尤其二十五年前,她的女兒正值青春 叛逆期,沒辦法教導,讓她壓力很大,很想離苦。一九九五年,一位師姊接引她和女兒到農禪寺皈依三寶,「當年聖嚴師父親自主持皈依,師父看到我女兒,摸摸她的頭,為她掛佛牌,跟她說:『你要認真讀書,不要愛玩,要常常念佛。』」從那之後,她的女兒慢慢收起貪玩的心,不再讓她晚上等門、到處找人,成年後順利考上大學和公職,還接引同事親近法鼓山。

早年豐原地區沒有共修處,家住潭子 的李美玉便到臺中分院學禪坐,還邀了許多人去共修,「我們包了計程車去,大家都喜歡念佛,後來我們就約好一起念佛。」一九九六年豐原有了共修處,資深悅眾王柏譚、林承緒帶領禪坐和念佛共修,她就幫忙排蒲團。成了勸募鼓手後,只要有機會與人互動,無論南部搬來的信眾、佛學班的同學、開車載送的朋友,她都先接引來禪坐或念佛,感受在法鼓山共修的安定,「因此,當我告訴他們師父在蓋法鼓山,大家都踴躍來護持,好幾位也加入勸募行列,有人 還上總本山當義工,有的後來還擔任了 召委、副召委。」

李美玉的公婆長年住鄉下,年紀漸大接來家中同住。然而,她與公婆卻有不同因緣,婆婆和她親如母女;公公則不與她互動,打招呼、買他喜歡吃的東西,都無法獲得回應,「我當時心裡很難過, 還好學了佛,知道要轉念。」同住五年後,婆婆希望回鄉終老,搬回去前公公問她:「之後我還能不能來住?」她明白與公公的因緣已經轉善了。「很高興這麼多年下來,家人慢慢都來接觸佛法。」李美玉的公公學念佛,住院開刀時,念了三十六小時的「阿彌陀佛」;同修陳福文打坐、鈔《心經》、 背〈四眾佛子共勉語〉,還到寶雲寺當護勤義工。對李美玉來說,能在法鼓山學佛,就是一條離苦得樂、利己利人的光明大道。

◎文: 陳玫娟
◎本文採自<護法季刊>2020.01復刊第21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