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想到那天方丈和尚關懷我們的眼神,就覺得很溫暖!」為了照顧高齡父母曾擔任文山區副召委的邱澄源與辦事處一別整整十三年,這次受邀「方丈和尚抵溫叨地區巡迴活動」讓他再度感受到法鼓山大家庭的深刻情感。「真的很歡喜,從方丈和尚身上,感覺好像看聖嚴師父的影子。地區菩薩不管是老面孔還是新面孔,怎麼看都親切!」邱澄源有感而發地說。
六十四歲的邱澄源,是早期文山區的悅眾,當年辦事處尚未成立前,他與幾位資深悅眾借用林立師兄家的地下室,利用下班時間領眾共修、禪坐,閱讀師父開示的文章,週末則到農禪寺開會報告,法務相當忙碌。「那時覺得生命中,學佛是最 重要的事,也很想與人分享。」
雖明白人生無常、苦多樂少,卻直到接觸了佛法和禪修後,邱澄源才知道如 何練習用方法收攝妄念、讓心不隨境轉。 「自己長年護法的動力,其實都是來自生命成長的深刻體會。」邱澄源分享, 以前的他騎車和人擦撞,常會起瞋心, 第二次心裡會埋怨對方,第三次明白事 情有因有果,第四次竟能笑笑地處理了。
十三年前,邱澄源由工程師轉升主任,責任加重之外,還須隨時待命。繁重的工作,幾乎讓他沒有時間前往辦事處共修。未料等到退休後,八十歲的母親開始洗腎,加上坐骨神經嚴重疼痛。 眼見母親受病折騰,邱澄源胸中常會莫名湧上恐懼,恐懼至親將離開、恐懼生命終歸虛空……「若沒有修學佛法、了解成、住、壞、空的道理,很難度過這些深層的恐懼。」邱澄源說。
去年底,邱澄源的母親脫離病苦,安詳捨報;今年初,他的父親也以九十三歲高齡往生。他由衷感恩法鼓山師兄姊的協助,讓父母親的最後一程,走得莊嚴且隆重。 邱澄源現階段最深刻的體會,是《金剛經》中所提:「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直以來,他都以聖嚴師父的「四它」去應對生活中種種因緣,他相信這份正向積極的態度,最後一定能幫助他放下一切。藉著這次重回文山辦事處,看到新生 代悅眾對佛法的堅定護持,他覺得好欣慰,並承諾一定回來參加念佛會。
◎文: 楊雅穎
◎本文採自<護法季刊>2019.07復刊第20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