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教師聯誼會悅眾淡水古蹟巡禮:走進歷史 活在當下 釋常捷法師

102.12.21教師聯誼會悅眾淡水古蹟巡禮

走進歷史 活在當下 釋常捷法師

2013歲末,冷風颼颼、細雨汾汾的十二月天,一群法鼓山教聯會的老師一同聚集在淡水捷運站,即將一起走進歷史,體驗在淡水這塊土地上,曾發生的事蹟。

領有國際領隊執照的阿明菩薩,因曾多次帶團到法鼓山參訪,而與我們的老師結下善緣,此次以回饋、感恩的義工角色來帶領大家深度了解淡水。

首先,我們沿著淡水捷運站後面的海岸邊行走,阿明菩薩開始解說淡水的地理位置及名稱由來,此時天空的雨已停了,但一段被殖民的滄桑史才要被慢慢地訴說出來。

望著前方淡水河,阿明菩薩拿出珍藏的照片,照片中一架飛機正降落在水面上,這兒就是淡水水上飛機場。日本時代特別開設一條,由橫濱經淡水、西貢到曼谷的水上民航線,第二次世界大戰被徵用為軍用機場,由海軍航空隊巡哨機進駐,戰後荒廢不用。
往一方向望去,看到了一區破舊不堪的水上人家,有老師連想到柬埔寨的洞里薩湖邊的水上人家,但對我而言,在這兒的水上人家與現代化及富足的都市是如此的不搭調;富足的表面上,似乎都藏著貧窮不堪的角落。

接著,我們來到淡水殼牌倉庫‧原英商嘉士洋行倉庫,一百多年前,清朝政府規定,外國人不能擁有台灣的土地,於是,英商范嘉在1894年,就以永久租借地的方法(盡斷根)租借此一土地,直到2000年時,才由台灣殼牌公司代表,將淡水油棧地上物所有權捐贈給淡水文化基金會。目前淡水社會大學也進駐於此,在古蹟中上課,別有一番幽幽思古之情,而百年後,人們又會如何看待此社會大學呢?

意猶未盡的離開了嘉士洋行倉庫,沿著海岸,阿明菩薩開始訴說一滴水紀念館的由來,因1995年日本阪神大地震時,御藏地區社區居民受創嚴重,台灣人發揮了極大的愛心,在財力等各方面,給與日本很大的協助;而當台灣在1999年發生921大地震時,田中三保先生帶領御藏地區四十多位居民搭船到台灣(因經費有限,所以搭船),協助921災區居民心靈重建。這段感人温暖的互助過程,讓日本人看到台灣在災後對古蹟維護的用心,於是決是將要拆遷的日本古宅,捐贈給台灣,而當在拆大樑時,發現在樑上有水上覺治之名,而他是一休和尚的作者水上勉之父,因水上勉一生承襲日本『滴水』禪師宗思想,崇尚珍惜萬物理念,為紀念這一份因緣,及移築過程中所有熱心人士、志工每人所付出之小如一滴水之心力,凝聚完成此跨國移築心願,故命名為『一滴水紀念館』,此建築於94年於日本拆卸運至台灣淡水後,歷經五年時間,終於98年底於淡水和平公園重現。在這科技領導的現代化社會中,人們漸漸淡忘了可貴且可愛的互助情誼,聽了這段歷史,讓人很想馬上走進一滴水紀念館,但遇到年度維修保養,我們只好下次再見了! 邊走邊談中,我們來到用午齋的地點-寬心園,共同享用午齋。善於書法及美術的蔡美枝老師,帶了自製師父法語的精美書籤和大家結緣。阿明菩薩也非常盡責,在午齋過後,將下午的行程向大家說明,並解說其歷史,其中最重要且對台灣有著深遠的影響者---馬偕傳教士。

午齋後,我們從馬偕街開始下午的行程,天空開始飄雨了,但仍沒影響大家興緻,一同慢慢往前步行。首先來到滬尾偕醫館, 是北台灣第一所醫療診所,當時台灣衛生條件不好,民眾的牙齒健康不良,馬偕醫生就專門幫民眾拔牙,而在1887年醫館裡,發現到全世界第一個人體寄生的(肺蛭蟲)病例,也讓淡水滬尾偕醫館聲名遠播海外。

臨接醫館的即是淡水禮拜堂,1872年3月9日馬偕博士搭「海龍號」輪船在淡水登陸上岸,積極展開傳教工作後,購地興建教堂,1932年為紀念設教60年週年,重建為哥德式禮拜堂。

接下來我們來到建於1870年的小白宫---前清淡水關稅務司官邸, 1997年經內政部評定為三級古蹟。

再往前走,我們經過淡江中學美麗的校園及看到真理大學宏偉的教堂建築後,我們來到了牛津學堂,漢名為「理學堂大書院」馬偕博士於台灣傳教期間,深感創設新式學校之重要,乃於1880年回加拿大募款,獲其故鄉安大略省牛津郡報紙《前哨評論》(Sentinel Review)新聞社之刊載並大力發起募款活動,得到各方熱烈迴響;1881年,馬偕博士重返淡水,擇定牛津學堂現址,親手規劃、監工,興建校舍。1882年如期峻工,取名「理學堂大書院」。因感懷其故鄉加拿大牛津郡鄉親之盛情襄贊,英文乃命名為 Oxford College,故後人稱之為牛津學堂,此後成為長老教會培育傳教、醫療和教育的基地,同時是台灣第一個私人博物館。

最後,我們來到1628年由西班牙人所建造紅毛城,己駐立三百多年的紅毛城,經過了西班牙和荷蘭的時代;後來鄭成功趕走荷蘭人後,也曾修護過它,而在鄭成功降清以後,紅毛城則任其圮廢。1724年又因治安和海防的需要,重修此城,增設城牆和城門以強化防務。但由於防守形勢的改變,紅毛城漸漸失去防衛機能,年久無用而成廢墟。紅毛城遭到多年棄置,到1851年五口通商之後,卻有了轉機,開啟了台灣近代史的序幕,也開始了紅毛城的新生命。咸豐年間兩次英法聯軍之役,和各國陸續訂立了天津條約、北京條約等通商條約,台灣的雞籠、淡水、安平、打狗四個港口,乃被迫闢為通商口岸。十七世紀的航海強權國荷蘭及西班牙,已被新興的英國和法國所取代了。英國尤其注意台灣的經濟利益,於是在開放的各口岸設立洋行及領事館。

1946年3月英人重新復館,直至1972年,因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英國建交的緣故,英國撤館,並委託澳大利亞大使館代為管理。後來澳國再與中華民國斷交,再託美國大使館代為管理,中美斷交後再移交「美國在台協會」代管。一直到1980年,經由中華民國外交部的奔走和教會的斡旋,方在6月30日交回中華民國,再次整修後於1984年開放供民眾參觀。

這是今天行程的最後一站了,在這麼不好的天氣情況下,更顯出老師們的求知欲真的很強,雖然有點累,但收穫滿滿,大家都很歡喜。美金會長準備了豐富的禮物送給阿明菩薩,阿明菩薩非常的熱心,陪伴著大家走到捷運站後,告別了今日的行程。

歷史是從全面性、整體性的角度來談,活在當時的人,是無法預測這一切在歷史上會如何來定位?如今我們談歷史、看古蹟,更顯出個人生命的短促及渺小,但在這短促及渺小中,卻也在成就人類的歷史。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