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走向生命 轉化的自己

「你幾歲啊?怎麼這麼年輕就來?」這是每次參加法會時,在茶水休息區最常「被關懷」的問題。像我這樣一位看起來「非典型師姊形象」的人,怎麼會來總壇?而且已經圓滿三次,可見我的心,必須要像我的膝蓋,一樣堅強……

法鼓文理學院楊蓓老師曾說:「你的心在染著的過程,你發現了,開始想要淨化,就是自我轉化……有人很強烈,有人很容易遺忘,都很正常,但其中充滿材料,可以幫助自己去建構存在感與想要的樣子。」

老師這段話很觸動我,可能比我的自述,更貼近當下那個走向生命轉化的自己。而在轉化之前,得先問問自己是怎麼走到現在、走到這裡的?

穿上海青 走進壇場

從事新聞工作十餘年,採訪了多數他者的生老病死,開始意識到記者長期忽略了反觀自照。一次機會看了聖嚴師父的書,決定報名佛學班,自此,學佛的路上,學習與人同行,不再是過去旁觀別人的記者,而是跟著大家一塊兒上課、一塊兒當義工、參與法會,對我而言,是全新的體驗,更像一場中年的「出走」與「出家」。前者,讓我走出了習慣的舒適圈;後者,透過佛法的學習與實踐,有著心靈皈依與精神提昇,同時也開展出自修與共修的修行地圖。

剛開始願意穿上海青,走進壇場,長跪合掌時,我覺察到自己這樣的姿態,是種渴望與仰望,但努力過後,居然什麼都沒望到,只換來膝蓋的疼痛。我問自己,修行都得帶著三分勉強嗎?我並不願意走到這裡,只為了對抗這種情緒,如實地接受這個做不到又做不好的自己。

試著用不討厭的心態,再努力看看,從行前的調整作息、練習呼吸、念佛,到加強體能鍛鍊,當我一年又一年地嘗試,一天又一天地練習,加入了禪修的實作,長跪合掌的動作,漸漸地從量的增加,走向了質的變化,顯現於外的,是我的姿勢熟練;而內觀自照的,是我覺察到身心與呼吸,一次次地聚攏與收攝。

放下對抗 遇見自己

我有在強行控制自己嗎?是我反覆檢證的練習,從意識到控制,到慢慢放掉控制,觀察心的作用,和我的身體一樣,時刻都在改變。我的專注,可以不一定要有壓力,身心放鬆也不等於放逸,於是,在次次練習的進退之間,我親身體驗到心的力量與韌性,這才終於明白,原來我一直渴望與仰望的,其實是放下對抗,遇見我自己。

「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亡;心亡罪滅兩俱空,是則名為真懺悔。」此刻的遇見,多了份清楚、明白,同樣的聲聲佛號與梵唄跪拜,更能身心輕安地隨文入觀,找出自己相應的方法,用對及用上力量,去「淨化」與「進化」,做自己生命轉化的主人,唯此一心。

善知識們 一路同行

走進壇場精進用功,像是定期的洗滌身心與加值充電,單靠自己一個人自修,當然不夠。我很感恩,一路上有一群與我同行的善知識們。今年的總壇,來了好多安和分院的師姊們,走回學校宿舍的路上,回想起我們一起上佛學班,一起去護持其他班當義工,一起凌晨排隊報名菩薩戒,一起上山受戒,一起拜梁皇懺,再一塊兒發願進總壇。修行路上,靠著這群同修伴侶,一路同行。

此外,還有一群雖然是過客,卻在我心裡留下印跡的義工們。法會期間,在洗手間的角落,看到頭髮全白的離垢地菩薩,認真地在打掃衛生;在寒風細雨中,看到忙著張羅點心和整理餐具的師姊、師兄們;還有年紀比我父親還大的法師們,在台上唱得比我大聲,跪得比我還久。如果說,師父的法鼓山,是與所有菩薩們一起蓋好的,那我心裡的法鼓山,亦同。

文理學院前校長惠敏法師在總壇解說儀軌時,鼓勵我們要將「儀軌深廣化、生活儀軌化」,深入經藏,了解法會儀軌,更要帶進生活,對待生命中每一位相遇的重要他者,從一開始的迎請,過程認真奉供,到離別時送聖,珍重道別,都是用一顆至誠懇切的心。我想,與誰同行,不論時間長短,都有其深刻的意義。

◎文: 夏慧麟 20230107 ◎圖: 李東陽 20230107 ◎轉載自法鼓雜誌第397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