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聖嚴法師以夙古典範 建立契合當代社會的佛教理念與思想

由聖嚴教育基金會主辦的第一屆『聖嚴思想與當代社會』國際學術研討會,十八日上午在台北市圓山飯店舉行,邀請包括中研院院士楊國樞、王汎森及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宗教學教授于君方等多位中外學者一同探討聖嚴法師的思想與著作,並透過有系統的學術研究,引導更多人來瞭解聖嚴法師的理念與精神。聖嚴法師亦在閉幕致詞時表示,一個人的思想從不同的角度來看,會有不同的解讀,而他僅是單純地想讓佛法變的口語化、生活化,將佛教變的更容易為東、西方社會所接受的宗教。

法鼓山新任方丈和尚果東法師於開幕致詞時表示,如何將聖嚴法師『人間淨土』的理念實踐於當代社會,有賴於學者們的研究,找出更符合現代人可以接受的方法,來落實推廣聖嚴法師淨化世界的悲願。而聖嚴教育基金會董事長施建昌亦以聖嚴法師的開示,比喻人生的目標與價值應該就像一條水管一樣,只引導水流來灌溉福田,而水管本身卻不阻斷水流,甚至不留下痕跡,來闡述法師對人生的價值觀。

在研討會的第一階段議程裡,首先由跟隨聖嚴法師時日長久的惠敏、果鏡、果暉等三位法師,以聖嚴法師的學思歷程作大略的介紹,讓與會眾人對法師有初步的認識。像是果鏡法師就提到,聖嚴法師常比喻自己是站在十字路口的街簷下,觀看四方街景,來描述聖嚴法師總以佛教整體的觀點,跨越各宗派的立場,來推廣佛法的精神思想。

另外在學者討論的部分,中研院院士楊國樞建議漢傳佛教應做更深入的本土化,亦即融合儒家文化做更實用性的契合,並將本土化的成果推行到世界各個文化圈。于君方教授則從歷史的研究層面來分析佛教之所以可以成為『中國的佛教』,是因為佛教不僅具包容性,更以人為本,發展出人文關懷的精神,並從人文關懷裡論述聖嚴法師的思想,表示法師以文學、學術研究及弘法等行為來展現其知性與感性的一面,故其許多的著作可以成為學者研究佛學的基礎。

此外,在議程中也安排中外學者,以東西方思想的角度來分析聖嚴法師對佛學的研究,像是美國堪薩斯大學大學教授Dr.Daniel Stevenson及美國田納西大學教授Dr.Miriam Levering 均不約而同的表示,聖嚴法師從歷史的經典中學習典範,再用現代人可以接受的觀點來回饋給當代社會,相信對目前西方研究佛教的學者,會有很高的興趣來研究聖嚴學術的思想。而中國佛學研究所研究員陳英善則分析:聖嚴法師的基本思想是以「緣起性空」為根本究竟,而主體信念則以如來藏說為方便法門,並致力調和兩者,為世界佛教開創出康莊大道。同時為務實地與當代社會作結合,研討會中也安排與現今各學術領域做交流,分別從佛化教育、精神醫學、心理健康及文學等學術領域作跨領域的研究,進而討論聖嚴法師的思想與當代社會的關連,剖析聖嚴法師對當代社會的重大影響,希望帶動更多的人一起加入從事人間淨土的行列。

在研討會尾聲時,法鼓山創辦人聖嚴法師蒞臨會場,並在閉幕致詞時幽默地表示,今天的場合他的出現非常奇怪,因為在場的人好像只能講他的好話,而主辦單位更不會選了會講他壞話的人來參加;博得場下聽眾一片歡笑和掌聲。

隨後,聖嚴法師指出:一個人的思想從不同的角度來看,會有不同的解讀。他的想法很簡單,就是認為佛法是可以被每個人所用的,是人性化的,是可以在人間推廣的,所以他僅單純地想讓佛法生活化到讓小學生都可以瞭解。而聖嚴法師也承認他並不是一個學問家,而是一個思想家,對於現今的社會缺乏什麼良善的思想,他就去引導社會的風氣,引導社會的觀念去向正面的一方改變。

最後法師以佛教的思想就是「好好地過生活」與在場聽眾勉勵,並歡喜地與大家合影留念,讓整個研討活動,畫上一個圓滿的句點。

(圖文/公關文宣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