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法鼓山水陸法會講座~楞嚴壇

法鼓山水陸法會講座~楞嚴壇


法鼓山水陸法會講座第三個場次禮請果鏡法師講授楞嚴壇的修持,法師指出,《楞嚴經》的核心在於破妄顯真,並透過二十五菩薩說明開悟得道的方便,以顯圓通,其中以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法門對末法眾生的修行最為殊勝得力。因此,楞嚴壇除了誦持《楞嚴經》外,也引導菩薩們練習無聲說法、無情說法的禪觀,體驗反聞聞自性,轉迷為悟,與實相相應,直趨菩提大道。整部《楞嚴經》闡述修行不僅自利,還要利他,菩薩們可先從聞思修下手,認識自我;心生實相,悟成佛法門,而能肯定自我。開悟之後,發四弘誓願,學習觀音菩薩上求佛道、下化眾生,成長自我,最後消融自我,到達彼岸。


法鼓山水陸法會第三場講座主軸為楞嚴壇,由果鏡法師詳實說明《楞嚴經》的義理,法師首先解釋《楞嚴經》講經因緣,佛陀希望阿難尊者聽完《楞嚴經》能開悟,但阿難尊者沒有開悟,而是由二十五位菩薩自說修行開悟經驗。因此,所謂「開悟楞嚴」,並非聽了《楞嚴經》一定會開悟,應該說《楞嚴經》闡述二十五為菩薩以哪一種法門開悟的。


為了避免菩薩們誤解開悟很玄密,果鏡法師特別引述聖嚴師父對於開悟的解釋,釐清大眾對開悟的正知見。師父說,開悟似乎很神秘,其實是本來癡迷不悟,聽了佛法後觀念改變、想法改變、做法改變,這就是開悟。本來心情不開朗、煩惱,聽了佛法,以佛法道理通達人情世故,知道苦樂的原因,想通了、看開了,也就是開悟。開悟就是覺悟,覺醒,在迷糊下聽到佛法,或用佛法體會,照著做,改變自已,這就是開悟。

「所以,開悟不是神秘經驗,也可能是神秘經驗。神秘經驗的開悟就是打坐、持咒、誦經過程中,見到光、聽到聲音感受到了一種覺受,觀念也會改變,覺得很踏實,堅定信心,也算開悟,以佛法來講這是一種覺受,非徹底開悟。」師父說,真正徹底開悟也不一定成佛,只是智慧上逐漸跟佛相同,不等於是佛。如同喝水,一杯水也是水,整個海水也是水,一杯水與所有水的性質是一樣的,但大海的水與一杯水的量與體驗是不一樣的,有些人淺嘗即止,是見性,也算是開悟,但見性後煩惱還在,還是要努力修行。


聖嚴師父指出,真正開大悟的人沒有驕慢心,自卑感、瞋心、貪欲心都不會有,神秘經驗不等於開悟,開悟也有層次,不等於是成佛,成佛是徹底的開悟,而且福德圓滿,智慧圓滿,那才是成佛。


有了對開悟的正知見,緊接著,果鏡法師引領大眾逐卷進入《楞嚴經》內文要義解說,整部《楞嚴經》說明了修楞嚴大定的方法、解脫程序、介紹菩薩修行階次,以及詳說宇宙與生命的奧秘、世界成因、眾生輪迴因緣、辨識邪正,次第分明,可說是整部佛法的綱要。《楞嚴經》要義,是依照常住真心,性淨明體,顯發修行的原理與方法,處處叫人明心見性,明辨邪正,為令邪法歛跡,正法永住。

《楞嚴經》內文義旨依照如來藏心作為修證基礎的經典,如來藏心就是真本,只因眾生妄本(無始生死的根本),用攀緣心認知世界,當成自己的心性,產生能所,佛陀在《楞嚴經》中以七處破妄,我們知道真心緣塵有體,妄心緣塵無體,引導一切眾生如實自知心性,便能轉迷為悟,與實相相應,直趨菩提大道。


《楞嚴經》經文很重要一部份就是二十五大士自證說圓通法,而文殊菩薩令從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法門一門深入,反聞聞自性,讓眾生體證本體清淨,破除無明。在此,果鏡法師特別提點,《楞嚴經》也可以說是觀音法門,觀世音菩薩修行層次,是經過認識自我到消融自我,因此,在修行道路上,不能只有自利,還要利他,學習觀音菩薩上求佛道、下化眾生。


為了讓菩薩們體驗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法門,楞嚴壇也會引導菩薩們練習觀無聲之聲,而能放下耳根,反聞聞自性。聖嚴師父開示,在生活中任何一事一物,任何一草一木,任何一色一香,任何一人的舉手投足、一言一行,對於自己不論是順境或逆境,是諸佛無聲說法,說的是無常法。無常就是自性空,空性不生不滅,萬事萬物時時處處都是在說無生無滅、悲智俱足的實相法。」


課程尾聲,果鏡法師也引述洞山良价禪師開悟偈子:「也大奇,也大奇,無情說法不思議,若將耳聽終難會,眼處聞時方可知。」說明一切現象都是佛的無聲說法,就不會跟自己有矛盾的事,也沒有得失利害的事。法師慈悲叮囑大眾要用功,在生活中練習觀無常法、體證實相。

文.陳麗珠/攝影.許綺華.溫景發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