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教觀綱宗》講座圓滿~念念修 處處修 時時修

《教觀綱宗》講座圓滿~念念修 處處修 時時修


法鼓山安和分院一連三場的《教觀綱宗》講座終於圓滿,課程中,果醒法師不僅詳實說明了教理,也分享自己多年修行體驗,殷殷勉勵我們,生活中的每一刻都是練心的善因緣,唯有念念修、處處修、時時修,才能體悟佛法的妙用。


果醒法師慈悲提點,圓教的修行必須透過實修,藉由「當下的經驗」體悟無我,參透當體即空的真諦,必然心不隨境轉,不受現象起伏。只是,「眾生就像遊牧民族,總在色聲香味觸等五個聚落游移。」如果我們繼續以聞聲見色看待世間,內執自我,同時執著外境的我所,有了能所,就會煩惱覆心。


其實,我們的心始終處於圓妙狀態,如佛陀證悟所說的:「奇哉!奇哉!大地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但因顛倒妄想,不能證得。」說明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皆能成佛,這就是圓教的觀念,至於眾生不能成佛的原因,無非是無明煩惱障蔽了佛性。無明煩惱來自於感知現象,產生取捨,隨時放捨諸相,隨時就能見到本來面目。

果醒法師直指,多數學佛的人希望練習覺察到情緒而轉化為平靜,這是藏教層次,「我生氣」轉為「我平靜」並沒有去除「我執」雖有修行功夫,但是還有個「我」,有對象。只要有一個念頭沒有辦法離開現象,便是著相;只要執著於任何一相,就跟本來面目不相應,也就見不到本來面目。因此,圓教十法乘中的觀不思議境,就是反觀佛性,本來能看、所看皆是佛性,但心念念有外境、有對象,這時候,用能觀的心反觀能觀的心,心本來是往外看,變成往內,反聞聞自性。


怎麼在日常生活中練習觀不思議境?「不去轉化現象,不要想將煩躁的心轉為不煩燥,任何時間看到的現象都是波浪,都是自導自演。」法師提點,佛性如同鏡子,平常生活看到的現象、討厭的人,全部都是『我』的記憶。禪宗所謂的「情生智隔」,有你有我就會產生情執,於平等法中起自他想,心執著於色聲香味觸法,所以要念念修,才能慢慢覺察所有的人事物、山河大地都是自己所感知的現象。


為何要念念修、處處修?果醒法師以:「靜中有十分,動中剩一分;動中有十分,夢中剩一分;夢中有十分,病中剩一分;病中有十分,臨終剩一分。」期勉大眾要老實修行,有這樣的觀念,修行才會精進。

至於圓教十法乘中的「善巧安心止觀」,法師解釋,圓教是止觀同時,直接契入自性慧、自性定,定慧一體。「以圓三觀、破三惑遍」的三惑包括見思惑、塵沙惑、無明惑,法師特別解釋如何斷塵沙惑,自己明心見性後,當以眾生為福田,度化眾生,觀察對方需要,滿足對方需要。破無明惑則是無住大涅槃,入生死度眾生。


藉由三堂的課程,我們對圓教的教理有了清晰的修行輪廓後,法師再度殷殷提點,《教觀綱宗》的教理最後還是需要運用於生活,必須念念修、處處修、時時修,才能體會佛法的妙用,圓教的修行從來就不需要離開色聲香味觸法,但必須練習心不取色聲香味觸法,練習入流亡所,才能體驗無念、無住、無相的妙義,而能身處世間卻能「百花叢林過、片葉不沾身」那般的安適自在。

文.陳麗珠/攝影.溫景發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