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佛法與醫學系列講座第一堂~身心自在 喜迎樂齡

佛法與醫學系列講座第一堂~身心自在 喜迎樂齡


隨著人類壽命的延長,高齡化所衍生出的失智失能議題備受關注,為此,法鼓山安和分院開辦一系列佛法與醫學講座為大眾提供專業照護的方法以及安心之道,9月22日第一堂禮請法鼓山文化中心副都監果賢法師分享身心自在的樂齡妙方,法師期許大眾勿擔心失智老化,只管眼前當下,努力培福廣結善緣;生活中要練習當個面帶笑容的「笑長」以及什麼都好的「好總長」;還要遠離「三不」,不當經常說「不」的「不長」,不要當意見很多的「意長」,也不要當焦慮的「警長」,那麼,人人都可以歡喜迎接老年生活,老的自在,老的充滿希望。


「老」是生命的自然循環過程,伴隨著人類壽命的延長,高齡也衍生出了失智失能問題,這不僅僅是身體的照護,更需要安心之法。於是,法鼓山安和分院陸續開辦隸屬於全人照護的講座,為邁入高齡化的社會,提供大眾以及承擔照護失智失能家屬的菩薩們安頓身心的良方。


安和分院監院果旭法師表示,銀髮族的關懷層面非常多,特別是失智議題,醫學的幫助只有百分之五,多方面的學習是必然的。因此,我們除了必須具備醫學專業照護的學習外,還可以透過佛法的學習安定身心。尤其,失智可以透過方法預防與減緩,包括保持學習、維持活力,還要多多分享,維持好的人際互動,用健康的心態迎接美好的老年,進一步還可利益他人。

課程一開始,首先禮請法鼓山人基會董事鍾明秋菩薩分享照顧家中老菩薩的種種,「失智者常出現時間、空間錯亂的現象,甚至隨著病情轉趨嚴重,童年記憶以及生命的傷痛等等內在心理問題也會跟著浮現。」鍾明秋菩薩描繪家中老菩薩從身心完整走向老化、失智失能的過程,體驗到身為照顧者、陪伴者要包容、理解失智者的有些行為並非故意。在照護過程中,最重要的是家人的陪伴,給予對方充足的愛與溫暖,自己也會被療癒。


若遇到長輩情緒無法控制時怎麼辦?鍾明秋菩薩則說,一定要提醒自己將情緒放掉,藉此練心,或可用對孩子的方式對待長輩,或可以幽默的方式回應,這樣就不容易被長輩失控的情緒牽動。若真的情緒波動時,也要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在物質世界中,人會生老病死,會成住壞空,生住異滅,這是宇宙的現象,一定要接受。」,鍾明秋菩薩分享,面臨家人長輩失智失能時,不僅僅是考驗當事人,還有陪伴者,因洞悉生老病死是世間自然現象,讓自己在陪伴母親、公婆過程中,也不忘關照自己的身心,以致漫長的照護過程並不會害怕擔心,反而更有力量,並藉此改變觀念,轉化生命,讓生命沒有遺憾,邁向圓滿。


鍾明秋菩薩還慷慨布施自己預防退化的妙方,她說,邁入六十歲後,漸漸感受到記憶衰退、健忘,於是,開始觀照自己為何健忘,提醒自己練習做每一件時都要清楚覺知,學習放慢腳步,放鬆身心,心在當下,健忘的狀況真的獲得改善。


課程中,除了有鍾明秋菩薩分享照護三位家中老菩薩的心路歷程外,也禮請果賢法師為大眾提點身心自在的樂齡妙方,法師勉勵大眾,從生到死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問題,所有的命運都是自己決定的,如何在這輩子改編劇本,喜劇收場,一定要對自己的生命承擔責任。無論是照顧者或被照顧者,面對境界都要勇於承擔接受,隨時保持正念、正知、正行,練習心跟身體同在一起,就會身心自在。

「生命有很多考試與逆境,全都是在幫助度過臨終那一刻的畢業考,確保我們能夠順利進入極樂世界。如果想逃避,考試就會不及格,因此要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個考驗,藉機練心,將吃苦當吃補,培養資糧。」法師殷殷期勉大眾,老化是自然的過程,過度擔心就會受苦,只管努力當下,培福廣結善緣,坦然接受每個考驗,以佛法幫助自己安身安心。


法師慈悲叮囑,迎接身心自在的樂齡生活必須從日常生活中培養,平常要多多練習當「笑長」,笑臉迎人,還要當什麼都好的「好總長」。切莫當愛說「不」的「不長」,也不要當意見很多的「意長」,更不要當焦慮的「警長」。同時謹記師父的勉勵「夕陽無限好,不是近黃昏 ;前程美似錦,旭日又東升。」就能讓自己老的有智慧,銀髮生涯歡喜又自在。

文.陳麗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