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10304《快樂學佛人》圓滿~踏上學佛之路

《快樂學佛人》圓滿~踏上學佛之路


法鼓山安和分院《快樂學佛人》於2014年3月29日圓滿,總計三次的課程,菩薩們不僅瞭解皈依三寶的意義,對於佛教徒居家修行也有了方向,知道可以藉由法會共修及定課來維持學習的溫度。更重要的是,在短短三天的課程中,大家都明白佛法不在崇山峻嶺中,而是遍行於日常生活,時時刻刻都可以練習以五戒十善來照顧好自己的身口意三業,讓生活充滿法喜,歡喜無量,並將這份學佛的快樂分享給周遭朋友,這就是發菩提心,行菩薩道,也就是建設人間淨土!


經過二堂課的薰習,菩薩們似乎從佛法中得到了不少的啟發,身心散發著滿滿的正能量,即使擦身而過,都可以領受到那份學佛的歡喜。課程進入最後一堂,依舊為菩薩們安排了學佛知見的解說,同時也不忘引導菩薩們做好入世關懷,並再度禮請安和分院常弘法師為大眾授課。常弘法師首先介紹學佛的正確方向就是解門與行門並重、福慧雙修,所謂解門就是透過多聞薰習,如理思維,至於行門則是用深心體驗佛法,實踐佛法,讓聽聞到的佛法落實在身心行為上。法師叮囑大家,學佛必須解行並重,缺一不可,倘若修行沒有正確的觀念是盲修瞎練,若有學佛知識,卻少了實踐就是紙上談兵,不切實際。


常弘法師進一步解說,修行,若只是在解門上下功夫,光是知識增加,做事待人處事、觀念行為不改變,煩惱不會消失,故正確理解、踏實實踐,才能得到佛法真正的利益。因此,修行絕對是老老實實,一步一腳印,將聽聞的佛法運用在生活中,讓自己身心清淨,讓其他人也身心清淨;也唯有透過體驗,心才能跟法相應,才不會落入知道做不到的狀況,身處煩煩擾擾的人世間方能保持安閒自在。

學佛除了要解行並重之外,還要培養福慧二種資糧,也就是福慧雙修。那麼如何增長福德呢?常弘法師解釋,我們除了生活的福德外,修行也需要福德,包括家庭和樂、善友接引、生活無缺、聽聞佛法、身體健康....這都是學佛的善因緣。所謂,富貴從布施中求,福德從廣種福田中來,沒有足夠的福德是無法開智慧,因此,我們可以透過知福、惜福、培福、種福等四福的實踐來增長福德。至於智慧,指的是自在安定的人生觀,如果想要擁有快樂的人生必須具備智慧,佛法的智慧講的是因果、因緣、無私、無我,倘若人人都能福慧雙修、解行並重,則自己的煩惱將會減輕許多,煩惱輕了必然可以讓周遭的人領受到快樂,而這份快樂最終又回歸到自己身上。

不過,我們修學佛法的最終目標就是成佛,要成佛得發菩提心、行菩薩道,利益眾生,故當我們從佛法中獲益,想要將佛法的好與其他人分享,需要善巧,需要良好的人際關係,也就是實踐四攝法,藉由佈施、愛語、利行、同事等四種方便法來攝受眾生,讓大眾歡喜信樂佛法,在利他中完成自利,成就無上佛道。什麼是四攝法?常弘法師表示,四攝法是人際間關懷的妙方,其中的布施分為財施、法施及無畏施,當義工就是布施方法之一,不僅可廣結善緣、成就大眾的修行,也可藉事練心,去我執;愛語則是用慈悲、關懷、體諒的語言利益旁人;利行是利益他人之意;至於同事乃是和光同塵,與其同行,隨其所樂,以此方便因緣循循善誘。聖嚴師父也勸勉我們,四攝法是社會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德目,一個居士應該隨份隨利去做,才能進一步化導社會,淨化社會。


為了讓菩薩們感受四攝法帶給眾生的快樂,當日請來了安和分院主廚也是快樂學佛人的關懷員明華菩薩及其同修與大眾分享用歡喜心滷製的「快樂豆干」,在場每個人吃得津津有味,讚不絕口,這就是四攝法的「佈施」所帶來的利益,讓大家快樂,自己更快樂,有了這樣的體驗與觀察,相信人人都可以嘗試在生活中運用善巧方便與人互動,接引大眾,利樂有情。


課程最後,班導師果旭法師以QA方式回答菩薩們的疑問,法師表示,在學佛過程,每個人會遇到不一樣的問題,心中也會產生各種疑惑,但環境很重要,誠如嚴長壽先生在《 和誰在一起真的很重要 》所言,「普通人的圈子,談論的是閒事,賺的是工資,想的是明天。.....智慧人的圈子,談論的是給予,交流的是奉獻,遵道而行,一切將會自然富足。在現實生活中,您和誰在一起的確很重要,甚至能改變您的成長軌跡,決定您的人生成敗。」因此,我們若常能接觸道場自然而然比較不會感受到苦煩惱,只要在八識田中種下善種,用心經營心田,多接觸善的人事物,就可以轉化「看不透、想不開、捨不得、放不下」等人生四苦。


課程告一段落,安和分院隨即舉行殊勝的皈依典禮,由監院果旭法師代說皈依,有三十多位菩薩在眾人的祝福中正式成為佛弟子,果旭法師勉勵大家,修學佛法的過程有歡喜,也有境界,希望每個人都能在佛法的照護下幸福快樂,平安健康。雖然,《快樂學佛人》的課程僅有短短幾天,倘若菩薩們能運用在課程學到快樂的良方,一定可以體驗到「佛法,在我心」的無量歡喜!

文.陳麗珠/圖.吳淑美.劉忠瑋

相關圖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