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課程分享】《梁皇寶懺》第十講卷十~禮懺功德迴向菩提 道心堅固窮未來際

《梁皇寶懺》第十講卷十~禮懺功德迴向菩提 道心堅固窮未來際

2012年5月20日,《梁皇寶懺》講要進入第十講的圓滿場次,安和分院再度禮請法鼓山三學院監院果慨法師講授〈卷十〉要義,法師以《華嚴經》所彰顯之「大智從大悲來」的精神勉勵大家「誦經千萬遍,不如做一遍」,希望人人學習諸佛菩薩的精神,將修學佛法的利益,回向四生六道,以此去除我執,開展心量,增長慈悲智慧;並發願時時利益眾生、拔苦予樂。如此一來,不僅佛法與生命相結合,進而更能擴展到社會關懷與社會教育的層面,帶給世人安定的力量。


經過九堂課的洗禮,菩薩們想必領受了懺悔法門的殊勝,總計十個場次的《梁皇寶懺》講要正式邁入圓滿階段,果慨法師提醒,由於經教的義理浩瀚深廣,若不清楚緣由,參與經懺佛事的法會修行就只剩唱誦,容易讓人感覺迷信,所以古德有云「誦經不如解經,解經不如行經」,故法會共修結束後,每個人應當將所得利益分享他人,達到內修外弘的目的。


果慨法師強調,佛法其實很簡單,佛陀雖然講述了許多法門,目的是希望眾生離苦得樂,因而菩薩們從哪一法門下手,都一樣,重點在於將所聽聞到的觀念落實於生活,讓自己少煩少惱;同時生悲願心,將佛法的好分享給不同根器的眾生,以此增長慈悲心,這也是《梁皇寶懺》一再勸勉大眾發菩提心的原因,無非是啟發每個人的善心善念,願有情眾生同成正等正覺。


因此,修學佛法絕非只是求自我身心安定而已,禮《梁皇寶懺》、參加法會共修都應該具備關懷的功能,唯有關懷才能產生安定社會、安定人心的力量;除此,還應具有教育作用,藉此讓世間眾生知道出離的方法。於是《梁皇寶懺》進入卷十後,首先引導禮懺者學習菩薩回向法,將所修功德以平等心、無分別心,饒益一切,祈願眾生免除無量苦惱。果慨法師說,菩薩回向法的練習就是教導我們解脫、去我執的妙方,藉由回小向大、回凡向聖,進而回向無上菩提,漸次擴大心量,去除根深蒂固的我執,證得般若智慧。


同時,果慨法師還慈悲地提供了一個去除我執的最佳修行法門,那就是「當義工」!法師說,若能以供養的心來擔任義工,抱持無我的態度,就如同供養過去、現在、未來的三寶一般,功德無限大;不僅如此,當義工時,亦可從相互的磨合學習,見到自己的執著,瞭解修行的下手處,漸漸從大我變成小我,直至無我,當一個人的心裡只有眾生,就如同菩薩般,心中只有一份希望眾生離苦得樂的願心,有此願心才能激發慈悲心,也才不會被外境困擾所動搖。

另外,〈卷十〉的懺文也期勉人人發願與佛菩薩一樣六根清淨,並叮囑每個人謹慎六根可能造的罪業。果慨法師更以《法華經》四安樂行中的口安樂行進一步強調口業修行的重要,口能攝律儀戒,重惡由之而滅;亦能攝善法戒,眾善由之而生,顯見口業修行的重要性,師父也說過,眾生之所以墮地獄大都是來自口過。聽完法師的說明,想必菩薩們都起了佈畏心,對於師父的叮嚀~「話到嘴邊想一想,講話之前慢半拍,不是不說,而是要惜言慎語」,應謹記在心。


至於《梁皇寶懺》最後一品為囑累品,文中處處蘊含了祖師大德的廣大悲心,令讀誦者生起無量感激之情!根據果慨法師的解釋,整部懺法的目的是勸發菩提心,祈願一切眾生離苦得樂,而編此科儀的祖師自知是凡夫,難保不被宿世怨業所束縛,萬一自己墮入三惡道,尚未解脫的眾生怎麼辦?故將眾生囑累給法身大士、諸大菩薩,因此,身為眾生之一的我們,必然曾受千百年來拜此懺法者的護念。

所以,今日我們能有拜懺因緣,或有小小的善、小小的好,都是受千年來許多人的護念及諸佛菩薩的加持。思及此,我想每個人都滿懷感恩,感恩諸佛菩薩的大願心,其願廣大如法性,究竟如虛空;感恩諸佛菩薩的大悲心,不捨眾生救度一切,此恩難回報,唯有學習諸佛菩薩度眾的願心,願自己的道心堅固窮未來際,願眾生都能從佛法中得到無量無邊的福利。


課程圓滿後,安和分院監院果旭法師及果慨法師特別致贈近百份《梁皇寶懺》的書衣給全程參與共修的菩薩們,讚嘆菩薩們精進學習的態度,也勉勵所有菩薩們謹記修行需抱持長遠心,他日方能有所成就。


文.麗珠/圖.綺華.清源

相關圖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