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mbnail Image 1

北投農禪寺

活動日期:4/13 (六)
活動時間: 14:00 ~ 17:00
報到時間: 13:30 ~ 14:00
報名日期: 2/13起,需預先報名

詳情

Thumbnail Image 1

高雄紫雲寺

活動日期:4/28 (日)
活動時間: 09:30 ~ 12:00
報到時間: 08:50 ~ 09:30
報名日期: 2/28起,需預先報名

詳情



為何要皈依三寶

我們相信,在所有的佛教徒中,大部分是沒有皈依過的;因為,皈依了三寶的人,固然會燒香拜佛,但會燒香拜佛的人,則未必...

詳全文

什麼是皈依三寶

皈依兩字,從字面上解釋,皈是回轉,或是皈投;依是依靠,或是信賴。凡是回轉依靠,或皈投信賴的行為,都可稱為...

詳全文

皈依三寶的方法

我們既已明白了皈依三寶的概念之後,就應該來皈依三寶了。
至於皈依三寶的儀節,在佛陀的當世,因為受皈者的根器厚...

詳全文

皈依三寶的利益

皈依三寶的好處,實在太多了,可以求得現世樂,可以求得後世樂,更可以由此而得到涅槃寂靜的究竟樂。綜合起來,約有八種...

詳全文


皈依前的心理準備

有的人以為皈依佛、法、僧三寶以前,必須要有一定的學佛基礎,皈依以後就一定要吃素,一定要受五戒,甚至要不苟言笑,一切的言行舉止,乃至於起心動念都要有很高的標准,因­此遲遲不敢皈依。皈依真的是如此嗎?

佛前答客問-皈依三寶會改變命運嗎?

慕愚:桃七皈依三寶和出家不一樣,出家眾是發願住持正法,弘範人天的宗教師,你只是去皈依三寶的學佛新鮮人,不會剃你的桃毛,不用怕啦! ※註1.佛教用語:「出家眾」即出家人 ※註2.此動畫為2018年製作,故傳授三皈五戒本師會隨舉辦年度而不同。

什麼是皈依

很多人對於皈依三寶,皈依佛門不太瞭解,以為皈依就是出家,那至於什麼是皈依,什麼樣的人才能皈依?皈依以後會使人失去自由嗎?

何以三寶為真皈依處?

大多數的宗教都很重視人生皈依處的問題,也希望能夠為人們解決這些問題。不過大多數宗教所提出來的皈依處,不外乎是神主、梵天或者...

皈依的儀式

有些人以為想要修學佛法,只要自己在家裡研究佛經就好了,不需要皈依佛法僧三寶。那麼這種觀念是不是正確的呢?皈依三寶的儀式又有什麼重要性呢?

學佛QnA:

問:沒有正式皈依三寶的人,念經念佛會有功德嗎?

答:依經典所說,誦《金剛經》,有不可思議功德;誦《阿彌陀經》,十方諸佛都會護念。只要以虔敬心念佛、念經,都有無量功德。經典中並沒有提到一定要皈依三寶才能獲得功德,然而如果要做正式的佛教徒,則應該要皈依。

皈依,是進入佛門的第一步,也是建立學佛信仰心的開始,表示開始納受佛戒,邁向成佛之道。皈依之後,不論在心態、生活、習慣各方面,都有善知識、諸佛菩薩、護法龍天的引導與協助,幫助增強學佛的信心與意志,自己也會更懂得自我約束與警策。如果沒有經過皈依三寶的儀式,當然也可以學佛,若能正式皈依,學會如何正信學佛、正見修行,在念佛、念經時也會更有信心。

◎文:轉載自《人生雜誌》350期、法鼓文化-心靈網路書店

問:我的朋友已皈依三寶,成為佛教徒,但是仍追逐世間物質享用,也沒有守五戒,這樣皈依有何作用呢?皈依代表的意義又是什麼?

答:皈依是為了學習佛法,以佛為學習的榜樣,經由菩薩道的修行來成長自己、提昇自己,健全自己的人格,到最後跟佛一樣,可以智慧圓滿、慈悲圓滿。所以皈依是一種發自內心的願望與承諾,是一種自我身分的肯定;肯定自己是佛教徒、三寶弟子,願意照著佛法的戒定慧三無漏學來修正自己。因此皈依之後就必須逐漸的學習佛法,然後依照佛法,在生活中確實的實踐,如此才能夠開始改變自己,得到學佛的真實受用。

不過有兩種類型的人,雖然已經皈依了,卻還沒有開始修行,第一種是因為還沒有開始學習佛法,不知道該如何修行;第二種是雖然已經開始學習佛法,但是卻因為種種牽絆,所以尚未想照著實踐。若是前者,最好能盡快開始學習佛法,然後依教奉行;若是後者,應該試著先到道場參加共修,感染修行的氣氛,見賢思齊,促成自己早日開始修行。不過,不管是誰,希望都能到道場跟隨善知識學習佛法,學習如何修行。因為剛開始學習修行,對佛法與修行是陌生的,如果有善知識的解說和指導,才能正確、安全的修行,不至於走冤枉路。

◎文:轉載至《人生雜誌》275期、法鼓文化-心靈網路書店 ◎圖:李文鈴

一個居士,雖然皈依了三寶,但他仍是在家的俗人,既是俗人,就該照著俗人的生活軌範去生活,而且要比沒有信佛的俗人生活得更積極、更和諧、更美滿、更有朝氣、更有活力。唯有如此,才能使得自己愉快,使徥他人敬仰,並使他人樂意來接受自己的影響。

俗人生活的第一要務,便是建設和樂的家庭。對父母要盡孝,對子女要慈愛,敬與養,教與育,做到自己最大的可能,才算盡了父母與子女的責任。夫婦是家庭的重心,彼此之間,一定要堅守貞操,要敬愛對方,要體貼對方,夫婦間的感情融洽了,縱然是菜根布衣的生活,仍是一個可愛的家庭。

家庭和樂,主要是建立在夫婦之間的感情上;家庭的幸福,主要是賴於經濟收支的平衡。居士應當從事各種正當的職業,來謀求生活的所需,除了屠業(包括漁業及葷菜館等)、盜業(包括賭業及走私等)、淫業經包括酒家、舞場、妓院等),其他的或農、或工、或經商、或公教,都是可以選擇的。有了收入,必須量入為出,在《善生經》中,佛為居士的收入,分作四份來處理:一份為飲食(家計的生活),一份為田業(營業的資本),一份為貯藏(家中的儲蓄),一份為給予耕作商人而生利息(放款的利潤)。以這樣的經濟計畫,來計畫家庭的經濟,實在是最安全也是最科學的分配。

但是,經濟的作用是在促成生活的幸福,是在達成道德的目的。所以,佛陀責斥收入超過支出的守財奴,把他們喻為餓死狗;更斥責支出超出收入的人,把他們喻為沒有種子的優曇缽果。

先把家庭經濟的基礎鞏固了以後,除了家庭正常生活的所需,如果仍有餘力的話,就該用於家庭以外的福德—供養三寶及公益慈善等的事業中去了。所以,《雜阿含經》中也說,居士的財產,應該分作三種用途:一是供養父母;二是養育子女乃至賙濟親屬、朋友、僕從等;三是供養沙門、婆羅門(三寶即在其中)。

一個居士,應該時常親近三寶,但如不顧家庭的事務,放棄了對於父母子女及夫婦的責任,專來親近三寶,那不是佛所希望的事,除非已經盡了對放家庭的責任。

一個居士應該無條件地供養三寶,但如克扣了父母的所需,減少了子女的營養,節省了丈夫或妻子的生活費,降低了僕人的工資等等,拿來供養三寶,那也不是佛所希望的事。除非得到了對方的心許,或者是出自各人的自動。

因為,一個居士,不能由於信佛而破壞了家庭的和樂,應該由於信了佛的緣故,而使家庭更加和樂起來。否則的話,你的家人,因為不滿你的不顧家庭而顧三寶,他們不但對你起反感,也連帶著對佛教起反感。這樣一來,你本為了恭敬三寶,卻使你的親人變成了三寶的反對者,這是非常不幸的事。我在前面說過,居士是理想的菩薩道實行者,菩薩是以救度眾生為要務。如今,你把自己的親人,拒之於三寶的千里以外,還談什麼救度眾生呢?

---本文摘自《學佛知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