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行者的禮儀和威儀(上)

☉果建法師 

 諸位來農禪寺學打坐的主要目的,是來學法、修行,但是打坐的數息只是一個入門的方法之一,除了打坐之外,還有很多需要學的。修行不一定要在禪堂,也不一定是數息,更重要的是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是不是有把佛法的觀念深植內心而且行諸於外。

 所以我們來到寺院,不應只是學習打坐的方法,還要學習對我們有幫助、屬於佛法的義理,這些義理在日常生活中都可以拿來用,可以轉化個人的品德和氣質,並且連帶影響其他的人。

 學佛要成佛,一定要從菩薩開始做,菩薩雖有聖位菩薩、賢位菩薩,也有凡夫菩薩。在座的諸位,連同我在內,都是屬於凡夫的初發心菩薩,必須具備應有的一些禮儀跟威儀,這樣才可以稱得上菩薩。如果連這些基本禮儀威儀都還不曉得,就說自己是菩薩,可能就會有點不好意思。而且這些禮儀威儀是從修行者的內在精神所散發出來、所表現出來的一種儀態。以下就跟諸位菩薩來談談我們學佛的人、菩薩行者應有的禮儀與威儀。

 談到禮儀,為什麼有時候我們會說這個人蠻有禮貌的?言行合乎禮儀,就因為禮儀是對他人表達自己發自內心的敬意;而威儀則是一種自我要求,是一種自律。

 法鼓山正在提倡「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提昇人的品質,就是希望人人提昇自己個人的品德與氣質,希望從外到內、由內行諸於外,使內外合一,達到內心——心儀的建立,外表——身儀的端莊、口儀的親切,所以以下就與諸位來談談心儀、身儀和口儀。

心儀——心存感恩

 我們每一個人,從在母胎中時就開始受教育,出生之後接觸的更多,所接觸到的人四面八方都有,所接受到的教育,包括古往今來聖者賢人所留傳下來的遺訓,還有我們所接觸到的各種不同身份的人,甚至於其他的異類眾生,都可能間接或直接對我們有所幫助。所以不管如何,對於他人要抱持著知恩報恩的心。

 諸位應該聽過「上報四重恩」,四重恩包括父母、師長、國家、眾生,其中眾生恩所包含的層面是非常的廣,所以我們不管碰到陌生的人、熟悉的人,都要懷著一個感恩的心。

 如果我們平常就能夠提醒自己要感恩、知慚愧,這樣子對人一定會關懷,看到他人有困難一定會很樂於伸出援手。如果不知道感恩、不知道慚愧的人,這個人便是個不知反省的人,碰到困難逆境,很容易怨天尤人。

 知恩感恩的人是會照顧人、關懷人、同情人,而且這個人一定是一個很精進修行的人,是一個懂得忍辱的人,平常知道自己有錯誤,也能夠勇於面對,同時也能夠發乎至誠的改過、重新做人。

 若再細說,心儀可以分為以下六點來說,這也是聖嚴師父勉勵法鼓山萬行菩薩曾經做過的開示。

一、用慚愧的心來看自己,要用慈悲的心對待別人。

 對任何人要謙虛有禮貌,不要與人對立。平常我們的心中要保持平靜,心中不要有「結」,這樣子就不會自惱惱人。同時我們應該經常站在對方的立場來為他人設想,想想:這樣子對他好不好?這樣子會不會干擾他?

 一般人對於別人錯誤的行為,總是批評、指責,要求他人改過,很少會想到自己 是不是也有錯誤。其實從佛法的角度看,應該要先檢討自己,反省自己,改變自己的缺點,然後才以此感化他人。如果對方不受影響、感動,但是至少自己的心轉變,對方就變為成就我們成長的菩薩。

 二、看到任何人,不管他的身份地位,我們都要尊重、不自滿,把每一個人都當成菩薩來看。

 在這個世界上,每一個人的才能、觀念、智能都有所不同,即使我們的兄弟姊妹、親朋好友之中,也不可能找得到一個才能、觀念、智能完全一樣的人,但是我們尊重、謙虛,就可以包容人我之間的差異,甚至於能夠彼此取長補短、互相合作,若能進一步相信自己有所不足,需要彼此互為助緣,互相幫忙,便能夠真正尊重自己,也才會尊重別人。

 三、要懂得消融自我。

 消融自我的意思就是不要自我膨脹,怎麼說是自我膨脹?就是固持己見,總認為自己是對的,沒有錯誤,如果不能消融自我,便已離開學佛的本懷,因為佛已經告訴我們,「無我」的道理,如果堅持己見,便是一直在強化自我中心,這與修行是背道而馳的。因此,我們應該要學習佛的慈悲與智慧,來消融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