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版313期 2016.01.01 出刊
 
要聞 護法關懷 各地報導 教育文化 心靈成長 生活佛法 樂在修行 焦點報導 
   

▲全山的橋樑、步道,皆是精雕細琢完成。日後,當我們行走在山間時,更讓人懷念蕭世斌造橋鋪路的菩薩心行。 (李東陽 攝)

【將此深心奉塵剎】

守護法鼓山工程一世人


一九八九年,才剛取得法鼓山園區土地,蕭世斌隨即上山,擔負起重要的工程任務。

這位皮膚黝黑、頭戴工程帽,經常巡山踏勘,以確保山上每寸土地安全的法鼓山守護者,卻在二○一五年,法鼓文理學院落成、大願橋如期完工後,離開世間。

一生一世,用生命建設人間淨土的護法鼓手,其奉獻忘我的精神,將永留你我心中。

◎陳洽由(法鼓山前總工程師)

▲法鼓山園區工程建設期間,聖嚴師父每次巡山,一定由蕭世斌(右)陪同,報告每一處工程細節。師父也總在此時關懷每一位工程人員,感恩他們的奉獻。(許振澤 攝)


法鼓山建設工程處蕭世斌資深協理,於二○一五年十二月八日往生了。消息傳來,心中無比震驚,因為才與一些菩薩們約好要去看他,他卻頭也不回,痛快瀟灑地走了。

幾天前蕭師兄還吩咐同修淑儀菩薩,記得將他的電腦搬到醫院,那是他的百寶箱,一旦住院了,仍可以靠著它繼續在醫院工作。又前一天,工班謝老闆還接到他的電話,不談病情,只叮嚀謝菩薩,要把工程做好。這些故事聽得令人感動。往事如煙,這位法鼓山建設團隊至為重要的關鍵人物,如此這般演繹不凡的人生,有幸與他共事過的人,是無論如何都不會忘記的。

大家都稱他蕭師兄,他深信三寶的功德,對聖嚴師父非常孝順。他律己甚嚴,少有放逸。他與人為善,見著有人學佛,便很高興,有人行為失當,他也勇於規勸。由於堅定的信心與實踐,早已內化成厚實的價值觀,因此他展現出面對生命的態度,理性、勇敢、謙虛、愛護、積極,負責盡職就是他的人格特質。

誠懇負責 打造法鼓山的質樸

法鼓山建設千頭萬緒,過程千辛萬苦,每個參與其中的菩薩,能在各自的崗位上做好分內的工作,就很圓滿了,但是蕭師兄卻自動擔負了最重要的角色。從設計到施工,他努力學習,以近乎全方位的技能,無比積極的行動,務實的做法,整合各類工程──從土建工程、地下管溝、環境、景觀、步道、連廊、橋樑到水土保持等,使全山整齊畫一,具整體性。而各項工程品質良好,施工細膩,即使開山十年仍不見馬路挖掘、步道鬆動,溪流潺潺、水族依舊豐盛,這些危脆工程,能如此經久耐用,其餘建設更不待言了。因此造就今日許多人覺得法鼓山簡樸、美觀、幽靜、踏實的感覺,好像它們早已存在很久一般。

深入一草一木 細心照顧家園

蕭師兄將法鼓山當成自己的家業,節儉持家,常思一瓢一飲、一絲一縷均得自大眾,不可浪費。法鼓山的工程幾乎沒有餘料,以全山的步道、廣場而言,數萬片石材,他精準計算與採購,控制成本,節省了許多經費。這片土地到處都有蕭師兄的身影,他就像法鼓山的老管家一般,不但深入一草一木,並能指出每一塊土地的正確位置。他細心地照顧這個家園,隨時回答問題,給出最好的答案。

蕭師兄總是勇猛向前,保持行動。他安身立命於佛法和工作上,好像今生就為這件事而來,他追隨師父,為佛法、為眾生鞠躬盡瘁。想到世間因他而更美麗,人間也因他而注入良善的品質,這樣的人生已了無遺憾了。

..............................................................................................................................................................................................

【方丈和尚會客室】

心安住,身安居

◎果東法師

有對姊妹,終身未婚,長年相依、相扶持。晚年她們走進了信仰,親近佛法,常常面露歡喜。近期則因生活一大變動,改現憂容,很煩惱,愈想愈悶。

「我不想留在這裡,可是回家後能怎麼辦,我也不知道。」老菩薩其中一人因健康因素,生活起居需旁人照顧,決定共同遷入安養中心。只是新環境與過去習以為適的居家生活型態大不同,加上安養機構尚無法照顧茹素者的需求,為此感到無奈、無助。

從現實面來看,老年生活若有家人子女同住,即能擔負起照顧的功能。然而現代社會老人獨居的比例實已漸增,如果老人無法生活自理,亦無親友可支援,此時向社會體系尋求支持,是不得不的選擇。

常見的老人照護資源,一種是申請居家式照顧人員。這種情況下,年長者一定要試著調適心態,接納家中新成員的到來,不要將照顧人員視為「外人」。想想對方是來照顧、協助,而成就我們維持習常的生活模式,難道不值得感恩嗎?

我也看到有些老菩薩,基於自主意願入住安養中心,歡喜迎接自心理想的晚年生活。不過,即使是心之所向,到一個新環境,仍需心理調適的過程。佛法講心行無常,念念都是新的,卻不等於念念清淨,也可能是妄念、雜念、煩惱念之相續相替。常常隨境起伏的煩惱心,身心又怎能安住呢?因此,建議經常練習觀照起心動念、言行舉止;面對順逆二境,保持身心放鬆,或是念佛、持咒,心緒便可逐漸平靜。

所謂身心安住,必然是與慈悲智慧相應。發現自己因環境因素起了不愉快的情緒,要能返照內心。少一點分別、抱怨,接受「順逆相對,好壞一體」,是智慧;以體諒、包容、感恩心,從變動的人、事、物因緣藉境鍊心,是慈悲。心若安住,身則安居,到哪裡都「相應」。

..............................................................................................................................................................................................

【禪宗古道場巡禮】

一碗素麵溫暖我心

若要在思想自由與創意至上的西方社會中,弘揚漢傳禪法,法鼓山北美護法會該如何扮演承接東、西方的橋樑?思索如何掌握傳統與創新的平衡點之時,法師與護法悅眾首先發願尋根溯源,一場「大陸佛教聖蹟禪宗古道場巡禮」之旅,於焉展開。

二○一五年十一月二日巡禮團出發,以聖嚴師父幼時出家的廣教寺為起點,十五日於廣州光孝寺圓滿行程。踏著漢傳佛教發展的印跡,走進祖師大德的內心世界,這一路上的啟發與感動,邀請您一起分享。

◎李果衍

請問這裡第一任的開山方丈是誰?」此時,略帶江北口音的智海法師氣定神閒地回答:「是初祖菩提達摩呀!」傍晚時分,我們來到南京郊區的定山寺,菩提達摩「一葦渡江」的駐錫之地。

令人遺憾的是古寺早已蕩然無存,但是,重新以紅花梨木建造的仿唐式建築卻十分宏偉,令人讚歎不已。大雄寶殿中供奉的巨型佛像莊嚴無比,兩旁恭立著大迦葉尊者和阿難尊者,宛如佛陀仍在教化說法;大殿後方高掛著一幅大型水墨畫,把菩提達摩獨特的風範和神韻揮灑得淋漓盡致。

定山寺的方丈智海法師是揚州高旻寺德林老法師的法子,與法鼓山特別有緣。二○○五年高旻寺舉行的傳戒大典,有七、八百位戒子參加,其中十五位來自法鼓山,今天居然有三位來到這裡巡禮,當時的知客法師就是智海法師。

有著這番前緣,如今碰面感到分外親切,法師也在佛研所的大講堂裡特別為大眾開示,他說,「要認識中國文化,禪宗是不可忽略的一環,因為它融合了整個中國文化的精神。」

參訪結束,暮色已至,原本預定驅車趕往位於四小時車程之外的九華山,禁不住法師再三邀約,我們決定叨擾一碗素麵再繼續上路。

這裡幅員雖大,但人力十分精簡,只有四位出家法師和幾名義工,可是他們的慈悲和熱情卻絲毫未減!由於狹窄的齋堂只有三十幾個位子,法師特別允許我們在戶外的庭院裡用齋。

站在漆黑的夜色中,手捧一碗熱騰騰的麵,義工菩薩來回不斷地為我們添菜加料。此時,心裡除了感到無比的溫暖,更充滿著無限的感恩,麵還沒有開始吃,我的眼眶已經不自覺地濕潤起來。

感念祖師菩提達摩篳路藍縷,隻身至此,說法建寺;這方土地曾有他的足印,這樣的月色,他一定望過,如今千年已過,禪宗的法脈代代相傳,祖師的法依舊奉行。

..............................................................................................................................................................................................

【體驗六和敬】

持戒就是守護道心

◎葉燕燕(馬來西亞)

在禪七圓滿的時候,果徹法師勉勵我們為這一次的禪七寫下心得,讓自己沉澱和重新回顧其中的體驗,深化所學。

在整個禪七中,我深刻地體會到「六和敬」的意義。我想今生大概沒什麼機會,能和超過一百個人、那麼密切地在一個建築物共同生活八天。

晚上和三十五個人睡在同一房間裡,我們必須要身和同住,口和無諍,意和同悅,戒和同修,見和同解,利和同均,才能確保這八天能相安無事,共同精進努力。

我也學習到「戒」││也就是規則的重要性。每個人都必須遵守規矩,團體才不至於失序。但是,有時為了自己的方便,真的很想不要遵守,尤其看到別人也違規時,心裡更是蠢蠢欲動。比如說,報名時已說明不可洗衣服,可是衣服帶不夠、真的非常想洗,而且好多人都洗了,還掛在「只能晾毛巾」的地方。

一個修行者應該知道什麼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這就是「持戒」,雖然洗衣服只不過是一件小事,然而背後的意義卻是重大的,如果我就此不守規矩了,就等於屈服於自己的欲望,傷害了道心。

聖嚴師父的開示說,這七天內,要把自己「孤立」起來。但是我們的身體還是和這個環境緊緊地連在一起,依舊要出坡、要和別人共用一切資源,所以我想,孤立是將「心」孤立守好,不要讓它受外面的干擾,但是同時仍然生活在團體裡,所以要為別人著想。因此,在禁語的情況下,該怎麼和別人溝通?那就是要比平常更用心和體貼,時時觀察有沒有造成別人的困擾,出坡的時候更是要互相幫助和成就,才能順利完成。

非常感恩三寶,感恩聖嚴師父,傳承了這麼好的禪法,參加這樣的活動,能體驗到的實在太多太多了,我已經不在意有沒有打過一炷好香,只能說這輩子能修習佛法,真的太好了。

..............................................................................................................................................................................................

將此深心奉塵剎
守護法鼓山工程一世人


【方丈和尚會客室】心安住,身安居


【禪宗古道場巡禮】 一碗素麵溫暖我心


【體驗六和敬】
持戒就是守護道心

無標題文件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 服務信箱訂閱/取消法鼓雜誌電子報合作提案徵求義工

尊重智慧財產權,轉載請徵得同意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c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