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版311期 2015.11.01 出刊
 
要聞 護法關懷 各地報導 教育文化 心靈成長 生活佛法 樂在修行 焦點報導 
   

▲(王錦河 攝)

法鼓山園區落成10週年特別報導

擊法鼓 做對世界有用的事

建築物要有意義、發揮作用,就要用它來做對社會與世界有用的事。」

這是聖嚴師父在2005年10月21日法鼓山世界佛教教育園區落成開山時,對四眾弟子的期許。

從落成揭幔那一刻到今天,匆匆十年。

眾弟子秉持聖嚴師父的理念,以心靈環保為核心,從園區走向全世界。

本期讓我們一起來回顧這十年間,法鼓山呼應社會需求所做的努力。

◎文/編輯室•圖/本刊資料

水陸法會 落實環保雲端共修

什麼樣的法會才是回歸佛陀本懷?如何讓更多民眾參與共修?

走過「趕經懺」艱辛歷程的聖嚴師父深信,「理想的佛事,絕不是買賣,應該是修持方法的實踐指導與請求指導」,啟建至今九年的「大悲心水陸法會」,捨棄傳統燒化、借用民間科儀形式,結合人文、環保、科技與藝術,呈現回歸佛法精神的儀軌與修法,雲端牌位更充分融入環保理念。突破時空限制的法會網路直播,曾有高達四十多國民眾一同共修,落實「家家是道場,世界成淨土」。

種種作法亦引起社會矚目,紛紛響應減少點香燒化的環保思維,開發網路共修機制,帶動活潑創新的氣象。

生命園區 突破傳統回歸自然

「死亡是一場莊嚴的佛事」,為了提昇大眾的生死觀,法鼓山致力推行現代環保精神的生命教育。

二○○七年落成的環保生命園區,提倡無需祭祀供品,跨越宗教信仰限制,簡約、不需費用的植存環保葬,強調骨灰回歸大自然懷抱,後代緬懷先人,真誠心最重要。

尤其二○○九年聖嚴師父圓寂,遺言交代植存於生命園區,親身示範,讓植存觀念更深入人心,引起各界熱烈回響與仿效,至今,全國從南到北已相繼設有三十多個環保自然葬設施,登記植存人數逐年增加,顯示社會大眾已漸漸扭轉傳統繁複的殯葬祭祀觀,接受現代清新的環保生死觀。

禪修推廣 分眾修行應機接引

現代人為了消解緊張焦慮,轉向修練冥想瑜伽已成新趨勢。漢傳禪法則是法鼓山帶給社會的一帖安心處方。對於各種學校團體、組織機構禪修帶領的申請,規畫出各類專為分眾社群開辦的禪修營,層次清楚、完整的修行地圖,幫助民眾以禪法安己安人。

二○○九年法鼓山園區首辦「禪修月」,從聽溪、觀水、看月乃至無情說法,讓參訪者一嘗禪味;從二○一二年起,更將禪堂搬到臺北街頭,透過「萬人禪修」、「心靈環保SRE」等活動,邀請民眾從法鼓八式動禪、各類創意遊戲中,體驗禪法的活潑與妙用,引起廣大回響。從傳統中走出新意,適時契入社會需求。

大願興學 心靈環保人才搖籃

大學一間間地成立,又一間間地沉寂,現代社會到底需要什麼樣的大學?聖嚴師父期許法鼓山大學院教育,「是一個發亮的光源體,是一處善良動能的發源地,可為我們的社會培育出更多淨化人心的發酵種子。」獲得各界普遍認同與支持。

二○○七年成立國內第一所由教育部核可通過的單一宗教研修學院「法鼓佛教學院」,並積極舉辦國際學術交流來深耕佛學內涵,例如二○一一年承辦IABS國際佛學會議,受到國際肯定。

二○一四年,法鼓佛教學院與法鼓人文社會學院合併為「法鼓文理學院」,以博雅教育為特色,於今年正式招生、開學,實踐法鼓山為社會培養心靈環保人才的願心。

普化教育 在教育中完成關懷

學佛就是吃素、拜拜、求平安?輪迴真的存在嗎?......面對社會對佛教的種種疑惑,法鼓山透過系統性的佛法教育課程,如快樂學佛人、聖嚴書院福田班、佛學班、禪學班等,幫助大眾建立佛法知見,涵養解行並重的心性。信眾報名踴躍,各地紛紛提出開班申請,班級從道場走入社區。

此外,也規畫分齡教育課程與活動,如兒童心靈環保體驗營、青年卓越營、法鼓長青班,全面照顧各年齡層的需要。法鼓長青班回饋尤其熱烈,反映出高齡化社會時代,更需要佛法的引導與滋潤,這也呼應聖嚴師父期許,「以教育達成關懷的目的,以關懷完成教育的任務」。

數位弘化 跨越時空聞法修行

每週三,法鼓講堂課程線上直播,除了授課現場,亞州各地、美、加、歐陸各國的聽眾,都透過網路,跨越時空限制,共享一堂佛法課。

這,只是數位學習的一小塊拼圖。從聖嚴師父的著作《法鼓全集》、《大法鼓》節目、網路電視臺的講座、影片、動畫等,還有在YouTube與土豆網的近三千集課程影片,都是因應科技發展而推陳出新,便利不同世代學佛的門徑。

加上行動裝置的普及,二○一四年起開始製作各種APP,如智慧隨身書、法會、師父講經、禪修系列等,下載使用者遍及八十國。在數位時代,以更多元的面貌,將佛法親切地分享給現代人。

道場建設 契合當地蓬勃發展

佛法難聞,尤其是聽聞正知正見的佛法開示,更難。

因應世界各地信眾對佛法的渴望,企盼親近聖嚴師父,落成開山之後,各地設立弘化據點需求大增,至今已在海內外陸續增建,國內包括雲來寺、德貴學苑、天南寺、齋明別苑、雲集寺;海外則有溫哥華道場、馬來西亞道場、香港道場、洛杉磯道場,還有社區型的精舍、辦事處、海外護法分會,以回應信眾的殷切期望。

考量地方特色與人文特質,各國道場結合地方資源,紛紛開展出多元創意的佛法課程、禪修、法會共修、講座,以多樣化的弘法形式,接引不同根機的民眾。

全面關懷 救援急難安頓身心

承續九二一地震災後的安心服務,做為對整體社會關懷的著力點,在臺灣偏鄉、印尼、斯里蘭卡鄉間,乃至四川山區,都是法鼓山「安心、安身、安家、安業」四安工程的實踐場域,以安心服務站、心靈環保體驗營、社區關懷與家庭慰訪等施設,長期陪伴與心靈關懷,為需要幫助的民眾安定身心,重建希望。長期深刻的交流,每每在安心服務專案圓滿後,當地民眾仍殷殷期盼法鼓山繼續留下來。

對於新住民、偏鄉學童、莘莘學子等不同族群,也藉由社會大學、人基會開辦課程、心劇團巡演、獎助學金或校園贈書等方式,分享知識、技能、佛法與正向價值觀,提供所需的資源,開啟生命的價值。

國際參與 分享佛法接軌世界

墨西哥玉海禪堂、波蘭德露潔芙莊園、印尼棉蘭禪堂、克羅埃西亞「法集」佛學會、英國「西方人禪修會」......蒲團上一張張西方臉孔專注安定。接續聖嚴師父弘化腳步,每年僧團法師、師父法子皆應邀至各地帶領禪修,隨著禪眾對禪法的受用與渴求,於跨文化間普傳漢傳禪法的芬芳。

國際間探討氣候變遷、全球永續、跨宗教對談、青年和平事務等論壇或會議中,亦不乏法鼓山教團僧俗代表的參與,分享不一樣的內外和平觀點,為漢傳佛教致力世界和平發聲。經過多年努力,美國法鼓山佛教協會(DDMBA)於二○一四年七月取得聯合國經濟及社會理事會「特別諮詢地位」,持續參與國際間重要事務與計畫。

文化創新 景觀說法禪悅境教

如何讓一般大眾走進寺院不只是觀光,而能直接體驗現代漢傳佛教的禪觀法味?

法鼓山園區親切多樣化的參學導覽課程,因此應運而生,申請團體絡繹不絕。同樣以佛教建築創新而眾所周知的農禪寺、齋明寺、寶雲寺,也規畫了各具特色的參訪行程,同樣成為民眾參訪的重點寺院。

此外,最為人所津津樂道的年度盛事——除夕撞鐘,將佛教祈願祝福的良善風俗推廣開來,每逢此時各界人士雲集,破除黨派與意識形態,一起在祥和攝受的撞鐘氛圍中,沉澱身心迎接新年。

以上種種以創新佛教建築、保存人文歷史、推廣生活禪修的規畫與活動,創造出漢傳佛教的現代新氣象。

.............................................................................................................................................................................................

【法鼓山園區落成10週年特別報導】
擊法鼓 做對世界有用的事
 
無標題文件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 服務信箱訂閱/取消法鼓雜誌電子報合作提案徵求義工

尊重智慧財產權,轉載請徵得同意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c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