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版308期 2015.08.01 出刊
 
要聞 護法關懷 各地報導 教育文化 心靈成長 生活佛法 樂在修行 焦點報導 
   

▲來自新加坡、日本、臺灣、大陸及北美等地的青年學者,在論壇中相互切磋交流,增廣論述的觸角。 (李東陽 攝)

開創青年學者跨界論學平臺

首屆漢傳佛教青年學者論壇 提昇漢傳佛教研究新視野

【黃佳卿/金山報導】不同於單一議題一次聚散的學術會議型態,一群平均年齡三十多歲的青年學人,各具文、史、哲、藝術等研究背景,在「漢傳佛教青年學者論壇」三年計畫號召下,六月二十六、二十七日二天,齊聚法鼓山園區教育行政大樓,透過十三場發表場次,共四十五篇研究報告,引動漢傳佛教研究走向跨域合作交流的新範式。

這場以青年學者為主角的論壇,由中華佛學研究所主辦,法鼓文理學院、聖嚴教育基金會協辦,以「漢傳佛教研究的新文獻、新視野、新方法」為主題,研究題目涵蓋跨文化交流、寺院空間、佛教藝術、經論義理、民間寶卷、詩歌等。各發表人都是在國內外就讀博士班,或取得博士候選人資格,有心投入漢傳佛教領域深入研究。

論壇計畫為期三年,做出多項因應時代變革的新嘗試。第一階段由青年學者自組團隊、自訂研究主題,籌備委員從中評選出十三組,於論壇中發表計畫內容,經第二階段再度評選後,將獲得移地研究經費與出版論文的機會,以此方式支持青年學者專注做研究。

入選的小組多數是跨國、跨校團隊,成員各有不同的研究專長與興趣,過去在不同會議場合發表論文而認識,藉著參加青年論壇的契機,進一步組成研究團隊。數個月來,成員們透過網路通訊軟體,選定主題、溝通觀點,已形成小型學術社群,更成為求學生活中相互鼓勵打氣的學友。

開幕式中,中華佛研所所長果鏡法師致詞表示,期望從年輕學者開始,匯聚不同的觀點與方法,建立長久的交流對話平臺。法鼓文理學院校長惠敏法師期許跨界人才加入佛教研究行列,開發新議題,導入新的研究方法與觀點,並提醒青年學者養成身心健康、終身學習的好習慣,關注新世紀脈動,提昇自己成為跨界人才。

跨界對話已是時代趨勢,論壇籌備委員廖肇亨教授表示,佛研所延續聖嚴師父提昇漢傳佛教研究的願心,整合各世代學人的力量,構築跨地域、跨世代的學術社群,扮演積極推動的角色。

新加坡大學博士生蘇芸若與徐郁縈,二人第一次到法鼓山參加國際型會議,對於開放的學術討論風氣留下深刻印象。參與多次國內外學術會議的臺灣大學博士生李志鴻表示,青年論壇創造的交流方式很特別,從中可了解漢傳佛教的學術研究動態。

.............................................................................................................................................................................................

勇健踏出利生步伐

歡送僧大畢結業生 帶著法寶領執去

▲僧大師長為畢結業學生搭菩薩衣、授證,並點亮缽燈,期許畢結業學僧承擔如來家業,以佛法的慈悲與智慧,利己利人。 (黃佳卿 攝)

【黃佳卿/金山報導】「畢結業是下一階段的開始,祝福學長走上宗教師的新里程,安心上路!」六月三十日下午,法鼓山僧伽大學於法鼓山園區國際會議廳舉辦畢結業典禮,近五十位俗家親友與僧大執事師長、在校學僧蒞臨觀禮,歡送六位畢結業學僧,走出僧教育搖籃,踏出勇健步伐,進入僧團領執奉獻。

典禮以吟唱〈三寶歌〉揭開序幕,各班在校學僧接續展現創意,最特別的是三年級女眾學僧組成一支諸佛菩薩供養人隊伍,以活潑幽默的方式供養六位學長,如「避雷針」、「有求必應」、「強壯的心臟」、「勇健的體魄」等法寶,祝福學長延續個人在僧大的學習特質,將法寶善用在領執上,以佛法供養眾生。

僧大最後二位常字輩學僧,在今年完成禪學系學業,已領執的同期法師特別自製一段短片,為同學獻上祝福,歡迎他們追隨聖嚴師父的理念,加入弘法利生的行列。

「出家後,我時時向內觀照是否把過去的無明煩惱習氣拿掉,換上求法弘法的堅定信念。」方丈和尚果東法師致詞時,勉勵畢結業法師,帶著「入如來室,著如來衣,坐如來座」的胸襟氣度,也學習六祖惠能初入僧團時在大寮舂米,以步步踏實的精神,進入僧團,領執奉獻。

禪學系畢業生常正法師分享,過去在禪堂實習時,領略佛法的實踐不是給予,而是分享利人,他以輔導師長的贈言:「無論任何境遇,在落地之處開花。」做為領執的期許。馬來西亞籍的演香法師,在佛學系四年中體會如何「激發潛能」,一點一滴克服內心的憂慮與恐懼,一步一腳印地累積為眾生奉獻的資糧。

典禮最後,方丈和尚、男眾副院長常寬法師、女眾副院長果肇法師登臺,為畢結業學生搭菩薩衣、授證,並點亮象徵智慧光明的缽燈,祝福每位學僧在未來領執過程中,學習菩薩的智慧與慈悲,如燈一般照亮、溫暖眾生。

.............................................................................................................................................................................................

閒裡偷忙 繼程法師的六十禪味

▲繼程法師以最新出版的《禪門直心》為引言,分享自己走過六十歲「閒裡偷忙﹂的人生禪味。 (吳嘉峯 攝)


【陳慧蓉/臺北報導】人生一甲子,燉出什麼滋味?今年六十歲的繼程法師,六月二十五日晚間,在法鼓文理學院生命教育學程的邀請下,於德貴學苑演講「禪味六十」,分享步入耳順之年的心境,不到七點大殿就滿座。三百多位聽眾在法師輕鬆幽默的言語中,邊笑邊感受人生禪味。

繼程法師回顧一生中幾個重要的里程碑,自嘲從小愛講話,高中畢業時選擇當小學老師,也開始到馬來西亞佛學院旁聽佛學課程,有系統地研讀佛法,愈讀愈歡喜,積極地到馬來西亞佛教青年總會、太平佛教會當義工,出家的念頭日增。有一次到短期出家營當講師,聽聞竺摩長老感嘆:「現在出家的年輕人少,出家肯研究佛法的更少。」遂下定決心出家,為佛教盡一己之力。

「我是很被動的人,但是當我轉為主動,就會堅持下去。」為了出家,法師捨棄成為正式教師的機會,在竺摩長老座下剃度,還至臺灣求學,打下紮實的佛學根基,並在老師藍吉富的介紹下,至文化館跟隨聖嚴師父打七,結下短暫而深刻的師徒緣分。

法師回想一生當中教書、學佛、出家、學禪等機緣,都不是刻意追求,而是當因緣到來,一旦決定去做就不會瞻前顧後,而是順著因緣走下去。在法師的眼中,一路都是好因緣,就算遭遇逆境也很快就過去了。

繼程法師年輕時預期自己只能活到四十歲,如今已屆花甲之年,他一派輕鬆地說:「四十歲以上是紅利,既然已經活到六十歲,那就索性活個一百歲吧!」法師去年(二○一四年)發願百年度生,在世界各地帶禪修、創作書畫與人結緣,行程滿滿,心境卻是「閒裡偷忙」。法師分享,「把事情看成是多出來的,就不會那麼緊張;用心體會無常、無我、空,讓心歸於清淨,舉目所見都是佛。」

.............................................................................................................................................................................................

杜正民 信行寺講「法的療癒」

▲法鼓文理學院教授杜正民以佛教學者的專業、罹癌的親身經歷,與信行寺大眾分享佛法於病苦的療癒之道。 (信行寺 提供)

【臺東訊】「病苦,讓我重新體驗佛法。」無懼昌鴻颱風過境臺灣,法鼓文理學院教授杜正民,七月十二日至臺東信行寺,以「法的療癒:漢傳佛教的養生醫學」為主題,與現場約七十位聽眾分享《阿含經》、《法華經》等佛典中,佛陀教導如何面對病苦與生死的智慧。

十年前罹癌的杜正民,當年以平常心應對,將住院治療當作「病禪十」,也體會佛陀在《涅槃經》、《遊行經》,以及聖嚴師父在《美好的晚年》中面對老、病、死的智慧。出院後,他開始閱讀、整理「病相應」群經,體會到:「『法的療癒』不僅是一種治療的方法,也是一種生活方式,讓人活出自己的本性,踏上屬於自己的心靈之路。」

杜正民從《阿含經》的四聖諦「苦、集、滅、道」練習:苦是結合《念住經》體驗「四大」;集是從《阿含經》覺察五蘊;滅是從《金光明經》練習觀照十二緣起;道則是從《摩訶止觀》對治六氣,以及觀病為五:一明病相、二病起因緣、三明治法、四明損益、五明止觀法。

杜正民並分享《法華經》、《華嚴經》中的養生醫學觀,都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運用。杜正民表示,佛教經典就像大寶藏,佛陀被稱為大醫王,所說的法即是療癒的配方,就看人們懂不懂得挖寶。

演講最後,杜正民鼓勵大家讀《金光明經》的〈除病品〉與〈流水品〉,可了解生病的因果,以及流水長者發大悲心為人除病,值得學習。杜正民教授的現身說法,讓現場聽眾深受感動,以「法的療癒」,豐盛了心靈。

.............................................................................................................................................................................................

聖基會結緣書《今生與師父有約8》《樂活紓壓禪》出版

【本刊訊】由聖嚴教育基金會出版推廣的智慧隨身書,出版二冊新書《今生與師父有約8》、《樂活紓壓禪》。

《今生與師父有約8》收錄長年隨法鼓山弘揚佛法而奉獻專長的菩薩身影,包括擔任制度章程開拓先鋒的謝水庸、推動護法體系發展的陳秀梅、開拓時期的核心幕僚李純恩、建議聖嚴師父領眾持〈大悲咒〉而找到金山土地的熊清良。在令人動容的護法篇章裡,更有以佛法提昇生命的分享。

《樂活紓壓禪》則從聖嚴師父著作中,精選禪修方法與觀念應用的篇章,協助現代人紓解生活壓力,轉化壓力,建立身心平衡的人生觀。期望帶給讀者活用禪修「放鬆」的方法,「放慢」的智慧,「放下」的幸福,調整生活與工作的節奏,身心平衡且自在。歡迎民眾到各地分院免費索閱。

.............................................................................................................................................................................................

【法鼓書齋】

■《人生》雜誌384期8月號

認識六道──把握人身好修行

一般傳說農曆七月「鬼門開」,人死後就會變成鬼嗎?從佛教的觀點,鬼道只是六道之一,還有天、人、阿修羅、畜生、地獄等道。在無盡的生死流轉中,我們隨著自己所造的善業、惡業,在六道之中升沉流轉。本期專期「認識六道」,介紹各道眾生的特質、環境、投生因緣以及相關的佛典故事,並解答關於六道眾生的疑惑,如鬼和神怎麼分?為何有寵物和流浪動物之別?夢見親人在惡道受苦是真的嗎?……輪迴也是內心迷惑的顯現,人間已有六道之別,但唯有人能修行,是升沉善惡道的樞紐,把握難得的人身,學習跳脫慣性,精進修行,才能度脫輪迴之河。

你的福報有多大?「人生書摘」摘錄繼程法師新書《禪門直心》「福報的七層次」,認識人間最大的福報是什麼。「電影與人生」介紹《吸血鬼家庭屍篇》,藉由偽紀錄片顛覆假鬼假怪,從鬼的世界來透視人心。「佛法關鍵字」介紹佛教名相「莊嚴佛土」,佛菩薩的佛土是完成式,凡夫的淨土是進行式,必須不斷耕耘心田,淨化自心。你今天「莊嚴佛土」了嗎?(每本150元,訂閱一年1440元,另有特惠專案,請見心靈網路書店)

歡迎加入《人生》雜誌facebook

洽詢電話:(02)2896-1600

法鼓文化心靈網路書店http://www.ddc.com.tw

.............................................................................................................................................................................................

開創青年學者跨界論學平臺

勇健踏出利生步伐
歡送僧大畢結業生 帶著法寶領執去


閒裡偷忙 繼程法師的六十禪味


杜正民 信行寺講「法的療癒」


聖基會結緣書《今生與師父有約8》《樂活紓壓禪》出版


【法鼓書齋】
《人生》雜誌384期8月號 認識六道──把握人身好修行


無標題文件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 服務信箱訂閱/取消法鼓雜誌電子報合作提案徵求義工

尊重智慧財產權,轉載請徵得同意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c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