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期 2006.05.01
 
要聞  護法關懷  各地報導  生活佛法  樂在修行  教育文化  焦點報導  特別報導 

師父與三友教授於中華國際佛學會議晚宴上,一起回味當年寫下的字句,往事歷歷,恍如昨日。(陳漢傑 攝)


三友教授及其夫人展示師父書法。(陳漢傑 攝)

一幅書法,從東洋來到法鼓山

師父與三友教授,緇素情誼30年不變

◎陳漢傑
今年三月四日,在中華國際佛學會議的歡迎晚宴上,日本立正大學佛教部教授三友健容帶來一幅讓現場來賓為之欽慕動容、也讓聖嚴師父驚喜不已的書法字。那是師父三十年前留學日本時寫下《法華經•如來壽量品》中的一段文字:「一心欲見佛,不自惜身命。時我及眾僧,俱出靈鷲山。我時語眾生,常在此不滅。」

「當初收到的是一紙書法,後來拿去裱軸,懸掛在自己住持寺院典藏重寶的『床間』,做為珍品收藏。」三友教授回憶,三十多年前,師父完成學業即將離開日本,臨行前以字相贈,做為彼此友誼的見證。趁著參加佛學會議的機緣,特別攜帶這幅字畫來台,和師父一起重溫當年的情誼。

一九六九年,師父隻身赴日,年長師父兩歲、當年擔任學校助理的三友教授,為師父的博士論文提供日文修潤上的協助,不僅如此,「他常給我許多的指教和照顧,他的家人,已把我當做最親近的好友,他不但是我的知交,也是我的老友。」師父多次公開表示對三友教授的懇謝,還有兩人之間的深厚情誼。

「法師非常用功,每天在圖書館待到很晚。每年十一至隔年二月是日本最寒冷的季節,尤其立正大學位居山丘,北風勁冷,瘦弱的法師依舊正襟危坐,我都擔心他會被風吹走。」三友教授憶起當年,還提到有一回前往師父住處,師父親手做素水餃招待他,「現在回想起來,能吃到法師親手做的料理,應該沒有幾人吧!」

時空流轉,這幅書法再次出現師父面前。兩位長者共同凝視其中的文字,用彼此熟悉的日語細數過往,跨越時空的情誼,已不是筆墨所能納藏形容的了。

.................................................................................................................................................................................................................
【隨行採訪側記】

看見不一樣的師父

◎陳漢傑

幾度採訪聖嚴師父接待貴賓、出席聚會、主持法會,只留下慈靄、肅穆、堅毅,「慧」語如珠的印象,卻沒有料想,在一次看似平常的行程中,卻看到了不一樣的師父。

元月二十二日,近兩百位轄召、召委、會團長、救難總指揮齊聚農禪寺召開聯誼會,向聖嚴師父拜年。看見師父步入會場,一桌桌護法信眾,等不及起身向聖嚴師父拜年。北四轄區轄召陳宜志原本要大家向師父跪拜,師父連忙阻止:「天氣冷、地也冷,大家通通就坐。」但陳師兄還是希望大家進行跪拜,師父情急,再次連忙說:「這是命令,不要跪了,趕快坐好,你們不聽師父的話了?」大家一聽,連忙就座,陳師兄連忙向師父和大家致歉。

當天的議程,師父原本只安排開示二十分鐘,不過師父很貼心,不僅準備了「和平吉祥」的木製佩飾禮物,並親自一一祝福,此外,師父還請陳師兄唱名介紹在座的悅眾菩薩,希望一一認識大家。

唱名時,陳師兄愈念愈快,師父連忙又說:「等等啊!你念這麼快,菩薩來不及站起來,我也來不及看,這樣不太好喔!」認識大家的過程中,師父非常認真,每一位都仔細端看,並向每一位都頷首微笑。介紹到後來,陳師兄一時沒找到北五轄區和台東地區的名單,師父便掏掏自己的口袋,「別緊張,我這裡有。」眾人為之莞爾。

為什麼要請大家站起來呢?師父解釋:「不僅是我要認識諸位,你們彼此也要認識啊!否則花蓮的只知道花蓮的,台北的只知道台北的,那今天的聯誼會不就白辦了!」

開示時,談到護法總會設定的新年目標。師父不提勸募人數、金額要成長多少,反而說這些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人人發起大悲心,從自己開始落實佛法、感受佛法,否則法鼓山只是一個吸金組織,不如請檢察官早早起訴好了!」師父說畢,為之哄堂大笑。

師父不避諱談起自己的健康。他向大家說明自己每週都要到醫院進行治療,可是他希望大家向他學習,心境和平就不會受到病痛干擾,「你們看我像是重病的人,還是彌留的人?」師父說得逗趣,大家直呼「沒有、沒有!一點都不像。」
會中,師父也建議護法總會和各地護法會、甚至法行會多聯繫溝通,並說了幾個以前的故事,還不斷稱讚大家和法行會幫他這個「什麼都不懂的人」辦了隆重莊嚴的落成開山大典。這次採訪,能親身感受師父平易、率真、幽默的一面,心裡格外高興。

.................................................................................................................................................................................................................


「五五俱樂部」是紐約東初禪寺發起的讀書會。(東初禪寺 提供)

她80歲,參加老人讀書會之後…

走出鬱悶,享受平安快樂

◎陸琴雲(紐約東初禪寺「五五俱樂部」成員)
由於罹患了關節炎,一直以來我都步履蹣跚,沒辦法獨自外出。坐在家中,常常呆呆望著天花板,加上自己又有心臟方面的毛病,如此鬱悶心情不斷持續,身心狀況難免受到很大影響。

去年四月下旬,在龔天傑師兄伉儷帶領、女兒鼓勵下,我前往紐約東初禪寺,參加每週二舉行的「五五俱樂部」,除了吸收新知識,也和大家交流、抒發胸臆。像去年常懿法師老菩薩李老先生從台灣回來,送給每人一本聖嚴師父的著作《找回自己》,大家就用來做為讀書會的內容。討論過程中,我們先朗讀一、兩段文字,然後就內容自我省思。大家都非常坦誠、認真的分享,也聆聽其他成員的勸勉和建議。大家都希望在做人做事上,能學習更多佛法的慈悲和智慧。

沒有一點佛法基礎的我,又是初學成員,來到俱樂部後,跟著大家多讀、多學、多看。雖然學佛時間很短,但在彼此的勉勵下,我也學會了去反省自己、修改缺點,不再像過去那麼執著、封閉了。

討論之外,每次聚會還可以享受師姊們精心製作的美味點心,輕鬆的氣氛中,時而添加幽默風趣的言詞,引起大家一陣哈哈大笑,想延年益壽、助人利己,讓世界更和樂、安祥,這不正是很好的方法?

在此,我要感激師兄、師姊們的支持和付出,不辭辛勞地長期開車接送;還要感謝聖嚴師父的引領、法師們的開示和勉勵,使這個法緣能不斷延續。我願以自己的體驗拋磚引玉,希望更多人來參加「五五俱樂部」,享受平安、快樂的老人生涯。

關於「五五俱樂部」

「五五俱樂部」是曾派任東初禪寺的果乘法師,於二○○三年發起的讀書會,凡是五十五歲以上的菩薩,都可以加入。希望讓年齡相仿的菩薩們,有一個學習佛法、交流談心的地方,讓生命的品質提昇。

「五五俱樂部」以學習佛法為主,並以討論聖嚴師父的著作為主,每星期聚會一次。討論過程中,每人先輪流朗誦一段,接著大家自由發言,述說自己對文字內容的瞭解、看法,以及對當中所提到的觀點,所產生的體會與感想。(編輯室)

.................................................................................................................................................................................................................

他,一生都在實踐佛法

如來如去的身影──張義男菩薩


◎常學
「依拉曬依瑪鮮!」(日語「歡迎光臨」之意)走進張義男師兄開設的日本料理餐廳,便可看到他精神飽滿、氣色紅潤的站在門口,以中氣十足的日語歡迎每一位賓客。他是法鼓山舊金山分會召集人謝秀卿的同修,也是我認識的朋友中,一位如實的佛法實踐家。

認識張師兄是八年前的事了,高超的料理手藝,是我對他的第一印象。從選料、搭配到料理,透過他的巧手,每一道端上餐桌的料理,不但色香味俱全,從品嚐過程中,更可感受到他對每一道料理的專注和用心。

做事用心誠懇的他,為人也一樣敦厚誠懇。店裡生意興隆、賓客肯定,他總是歸功於團隊的合作和努力。他從不高談闊論,而是在日常生活中,平平凡凡去落實待人接物的理念。朋友圈中,我們都知道和他在一起,永遠是得到比付出的多,我們很難找到還他人情的機會。

退休後,他在同修謝師姊接引下,成為三寶弟子,話雖如此,我們都明白他早已將佛法融入日常生活中,默默支持同修、護持三寶,是一個佛教理論真正的實踐者。

一向很少生病的他,去年身體突然不適,不久便往生了。遠行之前,他堅持身後事一切簡約、不舉行公開儀式、不收禮金,將其火化後灑入大海,以符合環保理念,也省去子孫日後麻煩。他的喪禮採最簡約的佛教儀式,當舊金山分會師兄姊前往助念、不捨地掉眼淚時,其同修謝師姊一如他的謙和從容,不斷用佛法安慰我們,坦然接受生命中不可避免的無常。

由於張菩薩一向不驚動別人,即便已往生一段時日,周遭許多友人仍毫無所悉,如果有人問起,謝師姊就回答說:「他呀!去佛國旅行了。」至於我們,倒是不覺得他曾離開過,他一生的身影,真的是「如來如去」啊!
.................................................................................................................................................................................................................
 

一幅書法,從東洋來到法鼓山

隨行採訪側記

她80歲,參加老人讀書會之後…

他,一生都在實踐佛法

無標題文件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 服務信箱訂閱/取消法鼓雜誌電子報合作提案徵求義工

尊重智慧財產權,轉載請徵得同意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c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