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期 2006.04.01
 
要聞  護法關懷  各地報導  生活佛法  樂在修行  教育文化  焦點報導  特別報導 


(黃程麟攝影)

 

菁英禪坐共修開示(上)

盲目的「我」,還是超越的「我」?


一個人如果對「我」認識不清楚, 就會給自己增加困擾,也會給他人帶來麻煩; 如果對「我」認識清楚了,便是一個自在、自由的人, 對他人來講,則是一個菩薩。

◎聖嚴師父
我們在與人談話時,常常提到「我」。這個「我」,有時候非常可愛,有時候又很可惡。因為沒有「我」,什麼事情也做不成;但是又因為有了「我」,導致許多問題不容易解決。

一個人如果對「我」認識不清楚,就會給自己增加困擾,也會給他人帶來麻煩;如果對「我」認識清楚了,便是一個自在、自由的人,對他人來講,則是一個菩薩。

究竟「我」的觀念是怎樣的?如何來看待「我」?用什麼角度來扮演「我」這個角色的主人?

從佛學的觀點來說,「我」有很多層次。第一個層次,是盲目的「我」。自己不知道什麼是「我」,對自我的價值不清楚、自我的定位不確定,對自我的功能也不清楚。多數人都屬於這個層次,活著只為了生存,希望獲得,不想失去,一生就是不斷追求,便是盲目的「我」。

第二個層次,是理性的「我」。自己很清楚自我的定位、功能,以及價值,這是一種高度的修養。例如:哲學的修養、宗教的修養等等。有了哲學的修養,人的思想、思辨便能清晰暢達;有了宗教的修養,對於生命的價值和目標,則能瞭解透徹。這是理性的「我」。

第三個層次,是超越的「我」。超越又可分為兩個層次,一個層次是超越自私自利的「我」,大致上是指個人的利害得失、價值的利害得失。一個人如果能超越個人的利害得失、價值的利害得失,便能把整體社會、全人類的利害得失,當成是自己的利害得失。一位真正的哲學家,他的思想和行為是一致的,但是如果他在思辨時講得頭頭是道,行為上卻無法放下個人私利,缺乏悲天憫人的胸懷,那只能說他是思辨家。古今中外的大宗教家、大思想家、大哲學家,例如中國的孔子、老子、孟子,西方的亞里斯多德、蘇格拉底等,他們的生命都已經超越了個人的私我。

超越的「我」還有另一個層次。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不僅要超越個人的「我」,更要超越全體宇宙的「我」。以宇宙的生命為生命、以宇宙的價值為價值、以宇宙的存在為存在,那是宇宙的「我」。能超越地球,乃至一切宇宙時空的普世價值,這種超越時間、空間的價值觀,便是佛法講的「空」,真正的「無我」。

佛法講的「無我」,超越「小我」的自私、「大我」的價值觀。那麼這個「無我」,究竟還有沒有「我」呢? 釋迦牟尼佛說法時也講「我」,那是為了要清楚互動的對象,例如佛陀和弟子、眾生談話時,彼此有所互動,因此區隔出「我」和「你」的不同。這樣的指稱,叫做「假名的我」。

其實對佛來講,自己是不存在的,眾生也不存在,怎麼說呢?《金剛經》講:「滅度一切眾生已,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對佛而言,眾生能得度,那是眾生因自己的因緣而得度。佛的出現,並不是為了度眾生,如果是為了度眾生出現,那佛是有「我」的;佛之所以出現,是因為眾生自己的福德,應該受到佛的智慧給予協助、幫忙,所以佛出現了。這樣的層次,已超越了一層層的自我。(待續)

(聖嚴師父開示於二○○五年一月二十三日,農禪寺,社會菁英聯誼會共修會 )
.................................................................................................................................................................................................................
大專青年禪七 生命能量加分!

腿痛,是我的好朋友

◎劉詩韻(寒假大專禪七學員)
打坐,其實沒有想像中的簡單,事實上,光是坐著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

禪七第一天,我努力維持姿勢、放鬆肌肉,但腿實在痛得受不了。一如往常,當我遇到困難時,都用意志力撐過去,這次也一樣。第二天,腿仍然是痛,痛到連自己都發起脾氣了!我甚至問自己:到底為什麼要來這裡活受罪?
這時候,聽到聖嚴師父的開示:「你們心裡一定在想:這腿真是痛死了!這就是在起瞋恨心了。瞋心不但不能減少腿痛,反而會增加你們的煩惱。這個時候就是要用禪修的方法。」第三天,為了不再起瞋心,我決定不用意志力去撐,只要腿痛就換姿勢。

因為禪修期間禁語,所以每天每刻,真正接觸的人只有自己,在這樣孤立而安靜的狀態中,心裡便會浮現一些自己一直放不下的東西。對我而言,那是別人曾對我說過的話。雖然明白「說者無心,聽者有意」,但我還是在意、放不下。禪修頭幾天,這些話又浮現心頭,我仍然不知道要如何處理。

到了第四天,一個奇妙的心境產生了,我感到自己似乎漸漸釋懷。到底為什麼如此轉變?我沒有跟任何人談話,每天就是打坐、吃飯、睡覺。難道當我「不再執著」要去克服、承受腿痛,我也學會了「不再執著」那些自己在意的話?

第五天,趁小參時問法師關於腿痛一事。法師說,即使修行很久的人,腿也還是會痛,只是他們接受痛的感覺,並且說:「你去體會一下那種感覺,會發現其實沒那麼可怕。腿痛是我們的好朋友。」

第六天,腿痛轉成了腿麻。腿麻有很多層次,一開始熱熱的,後來肌肉變僵硬,每個細胞都變得緊繃,一但放腿,細胞被舒張開後,便可以感到肌肉正在改變形狀、筋被牽動,以及毛孔涼涼的感覺,最後回復平常。

那些我放不下的話語,又再次回到心中,像體驗腿麻一樣,我試著用多層不同角度去看它們,思考自己之所以放不下它們的原因,以及它們能否為自己帶來正面影響,因為這樣,我開始去認識自己。
「腿痛是我們的好朋友」,法師說的是對的,我體驗到了。

用方法,精采活出每個當下

◎李憲昆(寒假大專禪七學員)
「從頭到腳清楚感覺,放鬆緊的部位,悠哉悠哉,內心微笑,只管打坐」,順著總護法師悠緩的細語,我架著感覺的扁舟,隨著蜿蜒而下。額頭、眼睛、耳朵、臉皮、嘴,清清楚楚;順流再下,脖頸、肩膀、手臂,輕輕鬆鬆;來到肩胛、胸、腹,一路無阻;最後來到腿足交關處,險阻在前,「痛」的暗礁在水下虎視眈眈,「酸」的漩渦則守在一旁,吞沒想通過的扁舟。

「引罄怎還不敲啊?」當我的心漸漸離開方法,只想下次再來造訪「痛、酸」之境,腿卻變得更痛、更酸。熱惱交煎,這樣下去只剩逃避一途。

回想聖嚴師父在錄影帶開示中說:「痛,不是苦;不想面對痛、排斥痛、害怕痛,才是苦」、「不給名字、不給形容、不給比較,這個就是這個,那個就是那個」、「腿出現痛,心就忙著排斥、討厭,豈不是自己為難自己!」
哎呀!怎麼從沒覺察「自己常常為難自己」這件事!假使一直排斥痛、感受苦,連自己也討厭自己,無法跟自己做朋友,這究竟是玩笑、還是悲劇?

想起師父的話後,安安份份回到默照方法上,不攀緣引罄,不期待腿不痛。當感受凌厲的酸、痛時,提醒自己「肌肉不用力」、「這個就是這個」、「別忘了身體其他部位的感受」,漸漸地,可以體驗到酸痛是會變化的;面對酸痛的態度,也逐漸由害怕、討厭,到不期待、不排斥、不注視。

其實多數禪坐時,我仍常跟腿酸腳痛做妥協,那時便解開單盤換散盤,提起初發心,繼續用方法,這也讓我體會隨時用方法,比撐滿每一炷香更重要。

回想過去的生活,有太多時刻因為煩惱心,以致延宕手中事情的處理,但自己也找不到改善的方法,甚至不知道這樣是不好的。師父說:照是清清楚楚的知道,,默是不起煩惱,事情來了,就專心處理,不同時另起比較心、瞋恨心、貪愛心等,如此可以積蓄更多身心能量。期許今後常用默照法門,在禪坐時綿密練習,在每日生活中提起運用,把每一個當下活得精采。

.................................................................................................................................................................................................................
【學佛入門指引】

祈福皈依大典──為學佛人生註冊入學

很多人對佛教有好感,但卻不敢貿然皈依三寶,唯恐皈依後,會受到約束或後悔無法擺脫,因此存著觀望的態度。這種將皈依的意義,視為婚姻關係一般,認為未到相當的認識和決心,不敢貿然婚嫁!聖嚴師父強調,皈依三寶和男女間的婚姻問題,是不同性質之事。皈依就如學任何一種技藝,無不需要投師請益,否則難成為第一流的專家。

因此,師父總是要奉勸一切的世人,都來皈依三寶,就如入學需要註冊,否則終究是站在門外,想在門外多懂一些佛理,那是困難的。就外表上而言,受皈依,看似形式上的問題,更是心性上的問題。因為受皈依時,不僅口中念著,身體拜著,心裡還得想著。主要還是在於心的領受──納受三皈戒體,才能將觀念深入心中。

在三小時的祈福皈依法會中,包括學習問訊、禮拜等佛門行儀,聽皈依師聖嚴師父講三皈五戒的內容,並進行半小時的祈福法會,包括持誦〈大悲咒〉、《心經》及觀音菩薩聖號。接著是由師父親授三皈依,以及由常住法師掛佛牌項鍊。至此,皈依儀式圓滿,也正式成為佛教徒,並可領取皈依證,及法名。(參考資料:《為什麼要皈依三寶》、《戒律學綱要˙為什麼要皈依三寶》聖嚴師父著)

.................................................................................................................................................................................................................
【大家一起來禪修】

∼法鼓山邀您來分享禪的妙用∼

【禪修指引】
•農禪寺4/8、4/22、5/13、5/27(14:30∼16:30)
•安和分院 4/22(14:00∼16:30)
•中山精舍 每單月第四週六(14:00∼16:30)

【精進禪修】
•禪一4/16、5/21農禪寺
•初階禪一4/29紫雲寺
•進階禪一4/30、5/28安和分院
•初階禪七 5/6∼13法鼓山禪堂
•中階禪七4/9∼16、5/20∼27法鼓山禪堂
•高階話頭禪十4/21∼30法鼓山禪堂

※ 農禪寺、安和分院等各地分院、精舍,每月均開設禪訓班;各分院、辦事處、共修處亦有禪坐共修。相關內容最新動態,請查詢http://www.ddm.org.tw,或電話洽詢各分院、辦事處。

.................................................................................................................................................................................................................
 
菁英禪坐共修開示(上)

大專青年禪七 生命能量加分!

【學佛入門指引】

【大家一起來禪修

無標題文件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 服務信箱訂閱/取消法鼓雜誌電子報合作提案徵求義工

尊重智慧財產權,轉載請徵得同意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c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