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期 2005.03.01
 
要聞  護法關懷  各地報導  生活佛法  樂在修行  教育文化  焦點報導 

什麼是「法鼓家風」?

新書《法鼓家風》集結師父教誨青年僧才講詞 字字句句道出家風所在

【陳玫娟/台北報導】法鼓山的道風、家風是什麼?一向強調教育的聖嚴師父,如何培養出家弟子應有的心態和威儀?這些問題,相信是許多人都想瞭解的。法鼓文化甫於二月出版的新書《法鼓家風》,便具體解答了這些大家所關心的問題。

於二○○一年創校的法鼓山僧伽大學,是師父培育青年僧才的願心所在,所以儘管再忙,師父一定出席於僧大開設的課程,親自為學僧們授課。《法鼓家風》即是集結二○○一年到二○○四年間師父對學僧的開示講詞,因此書中的每一字、每一句,都是出自師父對佛教教育的悲願,以及對青年僧才的殷殷叮囑和苦心教誨。

「知足、少欲、寬大、忠厚、樸實」,在《法鼓家風》的封面,即可見到師父在綠色黑板上書寫這幾組字,明白點出法鼓家風的精神所在。《法鼓家風》共計三百頁,內容包括「法鼓校風」「出家心行」「長者行誼」三個部分。透過書中各篇章,可看到師父如何以僧大校訓「悲、智、和、敬」,勉勵學僧們自我修行,進而成為人天師範,展開弘法利生的任務;也可看到師父在點出出家人應有的心態的同時,教導學僧們如何以「適應、配合、奉獻」的態度,一邊成就團體,同時成長自己。
在書中,師父更以自己和多位長老大德互動的點滴故事,讓人瞭解長者們不為人知的修行風骨。例如:東初老和尚的堅苦卓絕、廣欽老和尚面對毀謗時的忍辱,在師父的娓娓講述下,不僅令學僧們體會長老大德一生實踐佛法、弘法護教的悲願,即使一般社會大眾亦深受啟發。

雖然是培育僧才的開示,但《法鼓家風》的內容,涵括了修行應有的態度、如何落實佛法於生活中,以及如何實踐解脫道和菩薩道,不管是法義觀念的解說,還是方法運用的指導,都讓讀者在正己修身上受益良多,因此師父特別強調,這是一本值得每位法鼓人都深入細讀的書。



《法鼓家風》讀後

歡喜看出家
◎周惠珍
參加過剃度大典的菩薩們,大都有相同的感受,就是當儀程進行到「辭親」時,很少有人抑制得了奪眶而出的淚水。曾經是新剃度法師家屬的我,在安慰法師年邁的雙親時,是那麼地辭窮;再柔軟的言語,都無法說服割捨不下的血脈,緩和不了骨肉不再朝夕共聚的痛楚。
因為職務的關係,我有幸在第一時間拜讀聖嚴師父的新作《法鼓家風》。虔敬翻閱著書頁,彷彿與僧大學僧們親聆師父的慈心教誨、殷切惕勉,更好似目睹亦師亦父的師父,和煦地藉著種種機緣,傳家風、播道種。一代禪師盡形壽、獻生命為漢傳佛教續慧命、為人間建淨土的悲願,滿溢字裡行間。我們可以體會到未來的宗教師在法鼓道場身心備受關懷與淬練,在現代化嚴謹的培育下,我們已經看到一位位出塵上士,人天師範,奉獻自己,成就大眾。他們犧牲享受、享受犧牲,法喜已然充滿。
師父有一本書《歡喜看生死》,不知為多少人建構正確的生死觀。讓我不禁想到如果嚮往出家、規劃出家或已出家的法師們,能以《法鼓家風》與至親好友結緣的話,不但能釋「出家群疑」,更可以讓親友放一百個心,因為他們的弟子所要依止的聖嚴師父行誼高亮,普世推崇;所要加入的法鼓僧團澹泊精進,悲智和敬。期待大家都能歡喜看出家,共同來成就難能可貴的出家因緣。
.................................................................................................................................................................................................................

 

【社大短波】

導覽班學員 帶領遊客深入金包里
19位社大導覽班的老師和學員,1月15日到31日,投入由金山鄉公所主辦的「金包里老街亭仔腳藝術節」活動。為了傳承金山的文化歷史,活動之前,學員們在張瑞松老師帶領下,數度重遊老街,一遍又一遍聽著當地耆老訴說金包里的點點滴滴。活動期間,學員們細細為遊客們導覽家鄉,從百年米店、藥舖,一觀當時華美的建築特色;從「阿媽ㄟ秘密花園」,一窺舊時商人暫時歇腳的驛站風貌……金包里老街的人文歷史,在學員們解說下也具體呈現遊客面前。(廖素月)

社大寒假課程 大小朋友心靈做SPA
法鼓山社會大學秋季班課程還沒結束時,就有好多學員、家長和老師紛紛前來詢問今年是否舉辦寒假活動?為了不讓鄉親失望,社大趕緊規畫「高僧傳記」、「針線風情」、「刺繡拼布」、「小小話劇家」等針對不同學習對象的課程。其中「小小話劇家」是唯一為小朋友開辦的,一報名人數便額滿。除了專業表演技巧,指導老師潘美香還透過日常生活中的經驗分享、禪修和佛法小故事,引導小朋友練習說話方式。寒冬中,不管是大朋友、小朋友,都享受了社大所提供學習之湯,讓心靈好好做了一趟SPA。(廖素月)


.................................................................................................................................................................................................................

【法鼓書齋】

◎《人生》雜誌 三月專題


跨越時空,行腳西域
古代西域地區除了是串起中國、西域、中亞、西亞、東歐的交通命脈,也是佛法東傳的臍帶。目前位於新疆境內的西域地區,雖已不見佛教信仰,但佛教遺跡處處可尋。本期專題帶您重返新疆絲路,體會不一樣的風情民俗,在憑弔之際,一起思索如何重燃西域佛教文化的火種,以及佛法未來該走向何方。
本期「生態達人」專訪螢火蟲專家陳燦榮,看他如何與森林中最神秘的昆蟲──螢火蟲為友(每本150元,訂閱一年1440元、電子雜誌一年900元)

◆訂購帳號:18772366 戶名:法鼓文化
◆洽詢電話:(02)2896-1600
◆網路心靈書店:www.ddc.com.tw
.................................................................................................................................................................................................................
【教育學習資訊】

【教育學習資訊】
◎法鼓山僧伽大學94年度招生
•類別:佛學院、僧才養成班
•招生說明會:3月6日(日)於法鼓山教育行政大樓
(請先以電話報名:02-2498-7171轉2349僧大教務處)
•報名日期:4月1日∼5月31日止,郵戳為憑,一律通信報名
(僧才養成班為4月1日至4月30日)
•詳情請洽:02-2498-7171轉 2349僧伽大學教務處註冊組
02-2893-3161農禪寺
或上網查詢:sanghau.ddm.org.tw
◎中華佛學研究所暨「佛學資訊學程」招生
•類別:全修生、選修生
•考生輔導會:3月26日(六)
•報名日期:(1)通訊報名:5月16日∼6月12日
(2)親自報名:6月13∼14日
•考試日期:6月25∼26日
•地點:台北縣金山鄉三界村半嶺14-5號
•詳情請洽:02-2498-7171轉2372教務組
E -mail:jwt@chibs.edu.tw
網站:www.chibs.edu.tw/news/c_index.htm
◎佛學推廣中心新開佛學講座及讀書會

.................................................................................................................................................................................................................

環保自然葬,整體生命的關懷

「死」是我們每個「生」者必經的生命過程,
以健康的心態坦然面對死亡各方面的問題,
才能引發我們對生命價值的認識,以及對往者的感恩和尊重,
「環保自然葬」的推行,正具有提昇生命品質、和諧自然環境的意義。

◎編輯室
為了破除傳統迷思,倡導自然葬法,去年十二月十九日、二十六日,法鼓山基金會主辦了「歡喜看生死•人生真善美──談環保自然葬」研討會,邀集了內政部、台北市政府社會局、台北縣政府民政局,以及殯葬業者、學者專家、關懷生死問題的團體和社會人士,就如何推動環保、莊嚴、簡約的自然葬法,進行廣泛而深入的討論。

•自然葬法的環保精神

在當前各式民俗信仰糾結下,社會民眾對於「死」這個議題,仍是充滿著不安和忌諱。研討會上,關懷中心監院果東法師指出,「環保自然葬」的儀式儉樸、莊嚴、隆重,既可以調整民間喪禮重視排場、虛榮的心態,更可讓社會大眾以健康光明的態度,去看待、思考死亡問題。

所謂「環保自然葬」,包括了海葬、樹葬、灑葬、花葬等多元葬法,內容涵括了「四環」的理念和精神。大家以健康的心態,討論身後問題,不再莫名恐懼死亡,或被怪力亂神所迷惑,這是「心靈環保」;「環保自然葬」本身即有「節葬」、「潔葬」的觀念,可改善鋪張奢華、浪費繁複的禮俗,這是「生活環保」;著重對往生親人的感恩、追思,維護生命的價值和尊嚴,這是「禮儀環保」;不破壞自然景觀、不造成土地利用的浪費,有助於保持生態環境的平衡,確保人類生活空間的共存共榮,這是「自然環保」。

•國內相關法令的配合
著有《環保自然葬概論》、《殯葬改革概論》等書的高雄師範大學教授黃有志,從國外的經驗告訴我們,自然葬法已普遍為世界先進國家所採行,例如在自然葬法流行的歐美國家,許多看起來景色宜人的公園,其實就是公墓,在此追思往生的親人,一點也不會給人陰森恐懼的印象,反而心中會感到寧靜安詳,讓整體社會對於死亡有正面的觀感。

在國內,內政部於二○○二年七月公布的「殯葬管理條例」中,即規定樹葬、灑葬、海葬等回歸大自然的葬法,通稱為「環保自然葬」。從前年(二○○三年)開始,已有不少民眾採用自然葬法。以台北市來說,去年即有兩百位民眾舉辦樹葬、花葬,採行海葬的則有十一位;台北縣新店市公所也規劃了「四十份公墓環保葬法專區」,自啟用以來已有民眾申請使用樹葬及壁葬區,往生者的精神就在綠意盎然的環境中延續。

在政府和民間的合力推動下,希望「環保自然葬」能逐步落實,讓我們的心靈和自然環境,都能夠純淨、安定、和諧。

「歡喜看生死」研討會致詞

永續享用大好的自然環境

◎聖嚴師父
在未來的社會,「自然葬法」乃是勢在必行的一項工程,除了符合「自然環保」,也牽涉到「心靈環保」、「生活環保」及「禮儀環保」。在本世紀內,世界人口極可能突破百億,死亡的人口如果不回歸大自然、融化於大自然,而是用土葬,或是用火葬後的骨灰存放,逐年逐年、一世紀一世紀的累積,很難想像有限的自然空間,將會受到多大的衝擊。

事實上,希望厚葬、希望往生後的遺體或遺骨,能佔有一個特定的空間位置,這樣的觀念並不合時宜。以現代人來說,很少人會記得曾祖父以上的祖先名字叫什麼,除了少數家族清明節還會掃祖墓,多數人已不知道百年以前的祖先遺骨在何處,更何況遺骨終會化成泥土。

從宗教信仰的角度而言,不論東方宗教或西方宗教,不論是相信被佛接引住生佛國,或是被神召喚回天國,到佛國或天國的,不是遺體、遺骨,而是神識、是靈魂。就算是主張羽化登仙的中國道家,登仙也必須是活體,而不是遺體或遺骨。

即使見不到遺骨所在,依舊可以進行緬懷追思。二十一世紀的人類文明,應該配合環保的理念,改善傳統的殯葬方式,尤其台灣是一個島嶼,空間面積不大,卻是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之一。唯有推行陸地及海洋的自然灑葬,才能讓我們所有的活人及亡者,共同來永續享用我們這個大好的自然環境。

(二○○四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歡喜看生死•人生真善美──談環保自然葬」研討會致詞,由果品法師代讀。)
 

什麼是「法鼓家風」?

《法鼓家風》讀後

【社大短波】

【法鼓書齋】

【教育學習資訊】

 

環保自然葬,整體生命的關懷

永續享用大好的自然環境

無標題文件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 服務信箱訂閱/取消法鼓雜誌電子報合作提案徵求義工

尊重智慧財產權,轉載請徵得同意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c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