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期 2005.01.01
 
要聞  護法關懷  各地報導  生活佛法  樂在修行  教育文化  焦點報導 

一顆顆深植心田的種子

當身體上的病痛產生時,
我告訴自己:「它不是我、我不是它。」不斷地提起心力,
並運用聖嚴師父的開示:「不要被身體帶著跑,知道痛就好。」
用佛法觀念來看待,反而體會身心之無常,轉變了身體的苦……

◎釋淨法(僧伽大學學僧)
回顧進入僧伽大學兩年多以來,走過的路雖不長,但發現自己對於佛法的體會,已經有所增進。不久前,遇到生平第一次的上吐下瀉。記憶中,大部分症狀不是單純的上吐,就是只有下瀉,從來不曾兩個症狀同時出現,但此次卻是上下交相攻,苦不堪言。

記得在前往醫院掛急診的路途上,隨行照顧的法師問我:「你還可以嗎?」當時我回答:「身體不行,但是『我』還可以。」當身體上的病痛產生時,我告訴自己:「它不是我、我不是它。」不斷地提起心力,並運用聖嚴師父的開示:「不要被身體帶著跑,知道痛就好。」也因此,當我回答問話時,身體即使不舒服,一直想要吐,但用佛法觀念來看待,反而體會身心之無常,轉變了身體的苦,產生許多法喜。這次的體會讓我發現:心力的提起很重要。我相信,這個經驗也可用來幫助別人轉化痛苦。

在人與人的互動上,佛法更讓我體會良多。在一次偶然的機會裡,我察覺到自己臉上雖然掛著笑容,其實內心並不自在。反觀師父、周遭的戒長法師,從他們身上,可以感受到心胸的寬闊、純樸的心量。那時自己覺得真是慚愧,已經走在出家修行的路上,卻仍帶著許多在家時的觀念和做法。還好修學佛法,可以覺照到這些。

在生活之中,一旦遇到人和人之間的摩擦,而陷入內心的糾葛之中,這時若運用覺照力,趕緊用方法,例如:回到初發心,提醒自己要扭轉世俗顛倒的煩惱習氣;出家是要學習做一個如法如律的出家人,不是跟在家時一樣,想做什麼就做什麼……等等。諸多方法中,以心量的打開最重要,打開心量的過程,無形中也使自己成長,在面對許多的人、事、物時,就能夠坦然地接受和處理。

這幾年中,師父的教誨也深深影響了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是師父「每當到一個地方,若有使用過的,離開後要弄乾淨,避免讓下一位起心動念」的習慣,例如廁所用過後,將周邊弄乾淨,就像沒用過的一樣。這種平凡的舉動,卻含藏著隨時為他人設想的心意,令我印象深刻。我將它拿來作為自我剔勵的銘言。
落實佛法的觀念和方法,不斷地植入八識田中,也許現在沒能用得上,但哪一天因緣成熟時,這些種子一定會發芽茁壯,不管是利己利他,都可以派上用場。

.................................................................................................................................................................................................................

【修行路上】

禪坐,生命開始轉變


◎林靖愉(美國•加州)
學習禪坐是我生命中的轉捩點。最初原想改善體質、減輕關節疼痛,後來發現助益最大的地方,竟是自己心境的轉變。
之前的我,面對博士論文研究、和周遭西方人的人際關係,總感到徬徨和不安,這些負面情緒常常佔據了整個心思,使自己難以自在的工作和處世對人。我不快樂、不滿意自己的表現,跟著關節炎也尾隨而來。
自從接觸禪修後,我每天持續晨坐,連出外旅遊都不忘把蒲團帶在身邊。用得極為熟捻的默照方法,不只在打坐時提起,也用來提醒自己在工作之餘、和別人對話、休息、喝水或上廁所等等,也要時時用方法觀照自己的心念,覺察雜念的生起,並且不要讓它「喧賓奪主」。
久而久之,自己慢慢發現,即使如今必須承擔繁雜吃重的工作,卻能保持頭腦清楚,然後下達明確決定,並輕鬆達成任務。另一方面,自己的人際關係也起了轉變,與外國同事已能相處融洽;即使偶爾做事態度不相合、意見不一致,但都能彼此尊重;在課業上,由於論文製作期間,自己不疾不徐、堅持到底的表現,也使指導教授對我愈加信任;在家中,禪修方法也成了我和同修間的潤滑劑──不管是我們任何一方生氣,我都能覺察自己的情緒反應,冷靜決定是否應先迴避,或是該直接將事情談清楚。種種改變,都讓我壓力減小,生活更輕鬆。
如今我已順利畢業,喜愛目前的研究工作,也找出關節炎的原因,並能運用禪修觀念,轉化自己的心念。回想學習禪坐這兩年多來,獲益如此不斐,除了感謝加州省會共修處的菩薩引領我進入禪修世界、感謝張舉和毛靖老師深入仔細的指導,更感恩聖嚴師父的種種書籍,豐富了我在美國的心靈生活。最珍惜的,是母親和同修對於我在禪修過程中,所給予的愛心關懷和支持。


.................................................................................................................................................................................................................
【智慧小部典】
如何分辨「需要」與「想要」?

◎聖嚴師父(繪圖/沒格)
在面對一些抉擇時,很容易混淆「需要」與「想要」,尤其當經濟富裕時,自然會購買一些不需要的物品。例如鞋子還可以穿,但是新款上市後,因為害怕落伍而又添購。像這種時候,便會認為跟得上流行好像是「需要」的。
如果從主觀的立場來看,希望自己生活得更快樂、自在、富裕、滿足,雖然也是「需要」,但那只是在滿足內心空虛的欲望,其實是自私的「想要」。
因此,如果只是主觀地講「需要」,定義很容易模糊,在衡量它與「想要」間的差異時,應該分別從自我觀點及客觀立場同時來考量。
如果站在大環境的客觀立場來看,就算沒有這個東西,還是能生存,還是能發揮生命的價值,那麼這個東西就是不需要的。
(摘自「智慧掌中書」系列《恰到好處的欲望》,法鼓文化出版)


.................................................................................................................................................................................................................
【如是我思】

牽一隻蝸牛去散步

◎蔡國龍
生活中,很多看似不可扭轉的事情,如果換一個角度看,經常可以重現生機;換一個角度去感受,就會看到另一種美麗和收穫。角度換了,即便是一樣的生活際遇,也會有截然不同的人生。
有一則故事是這樣的:話說有一天,老天爺安排一個人去牽一隻蝸牛散步。蝸牛慢吞吞的步伐,讓這個人非常不耐煩,他因此心生埋怨,不停地數落蝸牛。數落著、數落著,漸漸地,他聞到了花香;再隔一會兒,他聽到了鳥叫;最後,他看見了滿天的星斗。這時,他終於發現:不是老天爺叫他牽一隻蝸牛散步,而是蝸牛牽著他散步。
想想,人生不就像是牽著蝸牛去散步的過程?一路上難免有不稱心的時候,但關鍵不是受了多少委屈,而是自己如何去面對。有時候,我們需要具備忍耐的勇氣;有時候,我們需要一種矢志不移的精神;在更多的時候,我們只需要最簡單的、轉換一下角度去看事情。
我們身處的年代,是一個競爭激烈、追求效率的年代,在這樣的過程當中,我們往往忘了給自己一段充足的時間、一個閒適的空間,去靜下心來說話和思考。實際上,當我們靜下心來,改變一個角度、轉化一個心境去面對生活,任何艱難困苦、坎坷不平,不都是最寶貴、最值得回味的人生財富?



.................................................................................................................................................................................................................

【一本書的因緣】

學一身求己的好工夫

◎王惠姝
嚴重的失眠,讓我嘗到痛苦的滋味,試盡各種方法都徒勞無功後,心想或許是自己的業障。聽說修行可以改變命運,於是前往台北安和分院,看到了隨身書《佛教的修行方法》,這本書成了我走向修行之路的引導。
以前覺得修行是很遙遠的事,看過這本書後,發現只要依照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六個方法下工夫。當中體會最深的,莫過於每日打坐禪修,它幫助我把幾十年來累積在身心上的污垢,逐一淨化,一邊洗滌一邊注入養份。一年下來,身體的大小毛病不藥而癒,而心裡的安定自在,更讓我克服了過去一度懷疑房子的風水問題,才導致失眠且不敢居住的恐懼。在體驗的過程中,發現我們都具備無限潛能,只是找不到方法開發而已,而修行方法幫助我走出困境,進而學到一身求人不如求己的好工夫,這種收穫真是我始料未及的。
為報答師恩,也為母親日益嚴重的病情,我發願將法鼓山的結緣書刊,推廣到各個角落,讓其他人也能和我一樣受惠,離苦得樂,進而發無上菩提心。沒想到,母親竟奇蹟似地,不假外力就恢復正常行走。我相信,這種自利利人、不斷發願激勵自己精進的方法,正是聖嚴師父勉勵我們努力學習的方針;而結緣書裡的善知識,也正是目前台灣社會最需要的一帖良藥。
(徵文)您曾在閱讀智慧隨身書時,深受啟發嗎?或在推廣隨身書的過程中,和許多人歡喜結緣?「一本書的因緣」歡迎大家來稿,分享您看隨身書、結善因緣的故事!


【法鼓山智慧隨身書 邀請您來助印】
邀您一起將聖嚴師父的人生智慧和所有人分享。
每本工本費五元,如果您捐贈1000元,就等於和200個人結下善緣。
小小一本書,卻能傳遞您無限祝福!


•募款助印:請至法鼓山各分院、辦事處,指明「助印智慧隨身書」項目繳款
•郵撥助印:戶名:財團法人法鼓山佛教基金會
•劃撥帳號:19078983(請註明「助印智慧隨身書」)
•信用卡助印:請洽(02)2827-6060分機623捐款組

 
 
一顆顆深植心田的種子

【修行路上】

掃地也能度眾生

當掌聲響起

在轉彎處看另一種風景

無標題文件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 服務信箱訂閱/取消法鼓雜誌電子報合作提案徵求義工

尊重智慧財產權,轉載請徵得同意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c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