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護法關懷
各地報導
生活佛法
樂在修行
教育文化
焦點報導
焦點報導
174期 2004.06.01 法鼓雜誌查詢

法鼓人文講座第二場台大舉行

中研院許倬雲:我們只是宇宙的旅客
闡述人與時空關係 強調我們對宇宙沒有佔有破壞的權利

【李宜紋/台北報導】法鼓人文講座第二場,五月七日由國內著名歷史學家,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許倬雲教授,在台大校本部以「人、空間、時間」為題,闡述人與自然間的相互關係。

許教授首先從歷史發展看生活方式的轉變,說明人與自然界關係的改變,從傳統農業時代的「人是自然的一部分」,逐漸到工業時代轉變成「人是自然的癌症」,看到人類耗竭資源,喪失對自然的敏感與適應。

許教授接著由空間、時間兩個面向,分述中國、印度及歐洲三大民族對時空、藝術各異的觀念,提出在空間觀上,西方的藝術呈現逐漸向東方借鏡,如多點透視的觀念等,而時間觀上,東西方在現代皆受到時鐘的制約,而非傳統的依自然規律行事。

總結各民族的不同觀點,許教授舉出唐代李白詩作「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說明人類只是旅客,短暫投宿在宇宙空間的旅館內,人沒有佔有、毀壞旅館的權利;人類應該明白自己是天地萬物的解讀者、偶居者,應該珍惜自然,尋求人與自然、宇宙萬物的和諧。

最後,許教授對在場年輕學子提出具體建議,無論從事何種行業,都不要短視近利,多思考人在宇宙的位置,開啟感受自然的敏感度。許教授強調只要多用時間來思惟、感受,就能自在的面對人生重大關卡而不至慌亂,找到自己的人生態度。講座在許教授的諄諄勉勵與學生的熱烈掌聲中結束。

由法鼓人文獎助學術基金會與台灣大學合作設置的「法鼓人文講座」,繼三月邀請中研院劉述先教授針對宗教對話進行首場演講後,五月邀請許倬雲教授,將講座的視角由宗教延伸到整個自然環境。基金會執行長曾濟群校長表示,許教授提到的觀念與聖嚴師父提倡的生活環保、自然環保等環保觀念不謀而合,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就是佛法慈悲智慧的展現。

◎法鼓人文講座的課程實況,亦可於網站上直接觀看。
網址:http://ceiba.ntu.edu.tw/course/a75cc1/index.htm

訂閱/取消法鼓雜誌電子報前期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