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各地報導
護法關懷
生活佛法
樂在修行
教育文化
新春特刊
焦點報導
169期 2004.01.01 法鼓雜誌查詢

「禪」在平常日用中

我們每天吃飯、睡覺,裡面有什麼深奧的理論呢?事實上,生活是很簡單的,而中國禪宗的禪,不論是深、是淺,都是離不開生活的。一般人聽到禪的修行,認為就是在打坐,但是從禪宗開創者六祖惠能的傳記、文獻來看,未曾發現他是在打坐的,他只是因聽到《金剛經》中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句話而開悟。
生活中,我們都是用自己習慣的知識、經驗,以及種種自我的立場,去對所有事情來下定義、做判斷,因此,所見到的都不是真實的事和真實的狀況,就好像戴了副有色眼鏡,以自己的經驗、知識、習慣形成的「眼鏡」,來看世間的事。
<詳全文>..........

【體驗默照】自心困頓的解脫之道

這不是一個安靜的時代。紛亂、歧異、虛擬、亢奮、低迷……太多的衝擊,讓現代人壓力叢生,心神始終不知何處安置,對於自心的澄澈、清朗、寧靜,往往於追逐中益形緣木求魚。默照禪法,為這個亂世提供了一個究竟的出路,否則聖嚴師父不必以高齡之身仍然風塵僕僕地於世界各地帶領禪七,遍灑默照禪的種子,也不會所到之處,毫無東方文化背景的禪眾,如此迫切地渴望師父的教導。<詳全文>..........

【禪七心得】我全新體會了方法

抱著虔誠的心,我參加了去年十月份悅眾禪二,直到現在,腦中還清楚記得初入禪堂,蒲團排滿整個場地的莊嚴景象,當時,內心想進一步參加禪七的念頭也更堅定。就這樣,我報名參加了初階禪七。
在法鼓山上的頭兩天,幾乎在痛、昏沉和妄念中度過。跟著師父開示的方法,我首先放鬆身心,克服第一個「昏沉」關卡,緊接著開始面對「痛」。提起了數息方法,以專注力超越腿痛,但腿一不痛,妄念卻來了,過去曾有的心結、心病,都像電影畫面般一一呈現。
<詳全文>..........

【讓你更明白】寂靜與不動心

為何無常便是苦?雖知無常的事實卻無法接受無常的事實,便成為苦。例如親人的辭世、情人的失歡,是最苦的事。假如有人發生了這種事,而你去告訴他:「一切是無常,看開點,別難過。」他一定會說:「無常是無常,我還是受不了啊!」這個就是苦。
因此,僅僅曉得無常、無我的道理,尚不能真的離苦,要到實證「涅槃寂靜」才能離苦。所謂「寂靜」是不動,是無我可動的意思;沒有我的動作,沒有我的存在,不作自我追求,不求自我價值,不求自我表現,那便是無我。涅槃寂靜,不是一般人所謂一點生氣也沒有的死寂狀態,乃是我雖不動,而不妨一切都動;我雖沒有,而不妨一切都有。
<詳全文>..........

【學習做菩薩】菩薩戒----三世諸佛的搖籃

聖嚴師父在《戒律學綱要》一書中,譬喻菩薩戒為「三世諸佛的搖籃」,由此可知,受菩薩戒的目的,即在學習菩薩精神,實踐「止一切惡,修一切善,利益一切眾生」的道業。
菩薩戒是生生世世的護念、究竟圓滿的心地法門,具有一受永受、盡未來際的特色,可以說受了菩薩戒,即是走在成佛之路上,因此,師父鼓勵每位信眾都能受菩薩戒,發願做利人利己的菩薩,並在生活中持守戒律,如此即在提昇自我的人品。
即將於新春年後在農禪寺舉行的「在家菩薩戒」,乃是師父以「四弘誓願」、「三聚淨戒」為基礎,再以淨化身口意三業的「十善法」為準則,制定出適應現代社會的菩薩戒,使每一個人都能輕鬆受持、學習,進而增長慈悲和智慧慈悲。
※參考資料:《菩薩戒指要》、《戒律學綱要》,聖嚴師父著

 


訂閱/取消法鼓雜誌電子報前期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