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鼓雜誌  140期/90/08/01第8版

法鼓山新舍九月即將落成啟用
佛研所20年 終於有了自己的家!


◎胡麗桂
        中華佛研所創建二十年,即將在夏天過後,野薑花開、菅芒遍野的九月,擁有屬於自己的家。


      佛研所的家,即九月底將落成啟用的法鼓山第一期工程第一工區建設,主體包括「小三合一」的教育行政中心、圖書館、國際會議廳,以及教職員宿舍、男眾寮房、污水處理廠等。目前這些新舍均已取得建築使用執照,而法鼓山新世紀的開啟,就像這些堅固的建築物一般,一切已準備就緒,蓄勢待發。


      七月十一日上午,佛研所第二十屆新生及時趕上了這新啟的一頁,在所長李志夫教授及副所長惠敏法師帶隊下,全體師生迎著晴空萬里,伴著好山好水,前進法鼓山新校區,率先吸進了一口口新鮮的氣息。對師生們來說,這個時刻雖然令人久等,卻是值得的。
走過二個十年的中華佛研所,其前身為中國文化學院附設「中華學術院佛學研究所」,創設於一九六五年,首任創辦人為張其昀先生。一九七八年十月,聖嚴師父自美回國,經張其昀先生及各界敦請,更有李志夫及方甯書兩位教授的支持與護持,所以接下所長一職,但由於須自籌辦學經費,於是同時成立了「護法理事會」,護持辦學和學術研究。


       

到了一九八五年,佛研所搬遷至改建完成的北投佛教文化館,並於兩  年後正式更名為「中華佛學研究所」,從此進入北投中華佛研所時期。
       在佛研所二十年的風華裡,一直有著三人組合的巧妙搭檔,包括聖嚴師父,及當年在一旁「鼓吹」師父接任所長的李志夫及方甯書教授。三人情誼深厚,像是李志夫教授有一個外號喚「李夫子」,便是另外二人給的。後來,「李夫子」成為佛研所第三任所長,而方教授接得更早,是第二任所長。


      能在當年說服年輕有為的法師,投入佛教高等教育事業,李所長很得意自己的遠見。經過二十多年的共事,李所長謙稱他只是在行政上打些雜務、微盡棉力,但卻因此分享了師父的理想,這一路行來,真是快慰平生!


       至於在北投文化館度過的十六個年頭,雖然空間小了些,但對於師生間能建立起如家人一般的情感,卻是功不可沒。李所長說,佛研所遷至文化館之後,等於是將原屬於常住的空間「蠶食鯨吞」,住持鑑心長老不但欣然允諾所請,而且以七十多歲高齡,清晨親自前往菜市場為師生採買蔬果食材。而其他常住法師對師生們也愛護有加,讓他們銘感於心。


     而佛研所踏出每一步背後來自十方信眾的護持,也讓全體師生常懷感恩。這些護持的力量不僅在無形中支持,甚至有些信眾還會前來做義工,照顧所裡的師生。因此,佛研所九月搬遷一大事,所長除了感恩外,也相信將能使信眾的護持心,轉為更堅定的信心。
走過二個十年,中華佛研所的成就已經有目共睹,不僅為國內高等佛學教育辦學立下最佳典範,同時也以栽培傑出學生及卓越研究成果,在國際佛學學術領域上贏得一致的口碑,尤以中文佛教網路資訊與技術的研發,領先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