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鼓雜誌 140期/90/08/01第4版


預立遺囑
生命經營的起始



      除了喪葬意願的表達、最後的告別…這些死亡面向的處理之外,預立遺囑的當下也觸發我們對生命更深入的省思,生命的經營規劃因而有了更清楚的方向和更深刻的意義。

◎林其賢
        有一年,岳母難得地遠來屏東小住。為了讓內人與母親有更多相處時間,我特地把專用的書桌讓出來,好讓她們對坐共讀共談。坐定才不多久,卻聽見她老人家傷心掩泣。以為是母女倆談到甚麼傷心往事,抬頭卻見內人也是一臉疑惑。相詢才知,原來是書桌玻璃墊下的遺囑招惹來的──那是我三十歲生日時寫好就一直壓在那兒的。老菩薩哽咽著問我:「為甚麼年紀這麼輕,就準備要死了?!」


     我從沒有準備尋死的念頭,但是由於父親的身教,因此對死亡應該早做準備印象深刻。父親在過世前三個月,就吩咐我去找墓地,自己寫的碑額、輓聯交給我照辦,並指定壽材不要閩南式要上海式的。至於遺產如何處理、週知那些親友、後事找誰主持、該注意甚麼……也都清楚交待。我在即將失怙的惶惑中惴惴難安,父親卻平靜地一一指示,分明胸中早有成竹。爾後閱歷漸多見聞稍廣,越覺父親達觀而有備,於是也試著自己書寫交待,一方面體會立遺囑時的心情,再也作為不時之需,以免多事勞煩親友。


         這些年來,在校內校外講授生死學的相關課程,寫作預立遺囑因此成為必然要求的作業。在開始思考遺囑以前,總會讓大家試著先思考三個問題:


       第一:明天,將舉行我的告別式。臨終前回顧七十年的這一生,會因為有那些的成就,而使我心滿意足,無怨無憾?


         第二:今天舉辦同學會,相約三年後,老朋友再舉行一次同學會。到時候同學相聚,我希望拿出甚麼成績來告訴老朋友我這三年來的長進?


       第三:從現在開始,若生命只剩三個月的時間,我要怎麼過這最後的時光?


       第一個問題的答案,相應著的是我們的長程目標;第二個問題的答案,相應著的是我們的中程目標;第三個問題的答案,相應著的是我們的近程目標。三者前後比對,從中可以交錯檢驗出生命中最深刻的祈嚮。


       生命的祈嚮有許多,這麼多的內容要充實、這麼多的課題要學習,在有限的時間內,該怎麼抉擇?經過上述三個問題的思考,也透過面對死亡壓力的澄清,了解了生命的有限,才會了解生命的可貴,也才懂得珍惜生命裡的每一分因緣和資源,進而促使我們積極地踐履有價值、有意義的人生。


       從這樣的立場來看,預立遺囑當不止是面對死亡的事務,同時也充滿了無限的生機。除了喪葬意願的表達、最後的告別……這些死亡面向的處理之外,預立遺囑的當下也觸發我們對生命更深入的省思,生命的經營規劃因而有了更清楚的方向和更深刻的意義。預立遺囑不止處理身外之物,不止交待臨終處理,也碰觸到我們生命最內在的思惟和生命態度。


     我相信:人生的任何階段,都是學習書寫遺囑的良好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