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技與人文打造真善美新世紀

聖嚴師父赴交大與科技大師暢談新未來


◎陳中琳


        承繼著二十世紀科學革命、資訊革命與生物基因工程革命的二十一世紀,以勝於前的倍速發展更為先進的科技,而如何在科技發展的同時,將人文精神融入,透過兩者的結合與互補,將人類帶進真善美的新世紀,一直是大家關注的焦點。繼去年聖嚴師父與多位科技界菁英開啟科技與人文對話的大門之後,今年再度受交通大學之邀,以主講人身分參與「科技與與人文大師論壇」座談會。師父以宗教家悲智雙運的態度,再次為科技與人文的結合貢獻智慧。


         此次論壇的緣起是交通大學為慶祝創校105年的校慶而特別舉辦的。四月十三日下午三時,這場以「二十一世紀的科技發展與人文精神」為主題的座談會,在該校資訊館舉行,主講人除了聖嚴師父而外,尚包括中研院院長李遠哲、哈佛大學講座教授丘成桐、日本前文部省部長有馬朗人、諾貝爾物理獎得主江崎於玲奈與交通大學校長張俊彥等海內外極具聲望的大師級人物,慕名而來的聽眾讓會場幾乎座無虛席。
座談一開始,有馬朗人教授所發表的一段談話,首先為科技、宗教與人文牽起一條紅線。他說:「亞洲各國面對新世紀的挑戰,不能僅依靠自然科學家,人文科學家的培養也是很重要的,且應在此時重新審視宗教的重要性」。


            師父接著以人文與科技的問題、無常與永續的關係以及自私是無我的基礎等三個論點作進一步探討,並特別強調二十一世紀的科學家與企業工商界人士,都必須具有宗教家的情操與哲學家的素養。師父並肯定科技的發展在改善及服務人類生活上所作的貢獻,以麥克風及攝影機為例,座談當時即有賴這兩項科技產物,才可將大家的智慧結晶讓更多的人分享。所以人文需要科技來發展,而科技也需要人文來指導。


        雖然六位主講人中師父是唯一的人文社會學家,其餘五位皆是科技界學有專精的頂尖人物,但誠如師父所言,五位大師都具有宗教家的情操。李遠哲更幽默地表示,自己名字中就有一個「哲」字,似乎天生就注定要當哲學家,他認為科技走入二十一世紀不可避免地要面對生態環境、人口暴增與資源耗盡等問題,但人文的思考可以提供解決之道,為永續發展舖出一條路。


           李遠哲期許公私部門能以彼此分享,取代對科學知識和科技資源的獨占與征服,他表示如此才會發展出對全人類有利的雙贏局面。而曾擔任日本教育改革國民會議主席的江崎於玲奈除了強調教育所扮演的重要性而外,更提出了「以前的科學家是大自然的旁觀者,現在則是參與者」這樣的新時代觀點。


           科技與人文到底有沒有可能在未來緊握著手呢?與會的主講人一致樂觀地表示,「天人合一」中的天代表的是自然,人則是人文,而人本來就是大自然的一部份,只要大家都具有科學的創新精神與態度,以及人文的道德倫理與思考,一定會為人類的生存環境與生活品質帶往更好的境地。這個世紀不但是科技與人文結合的世紀,更是真善美同時彰顯的世紀。

法鼓雜誌 137期/ 2001/5/1 第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