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林淨土

《禪坐會開示》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果醒法師(禪坐會輔導師)

無念,是不論身處何種環境,都能保持自在;
無念,是當他人的做事方法、態度與我們不同時,
設法調整自己,而不是調整他人。

        我們平常在待人接物時,應該時時觀察自己的起心動念。例如當別人批評我們,而且堅持他自己的見解時,我們該如何做到無念?
        試著先從檢視自己的念頭開始做起,例如當別人說話的速度比自己慢時,如果因此感到不耐煩,這時已經動了念頭了。又如希望他人有話直說,不要拐彎抹角……,這也是動了念。去朋友家做客,看到客廳牆上的畫掛歪了,想把它調正,這也是動念了。
     無念,應該是任何時間地點,都能以平等心面對。

 

把心空出來


        那麼對於經常處在「有念」的我們來說,要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到無念呢?要隨時清楚自己的動作、感覺與呼吸,藉此來觀察自己的起心動念。要用「無我」來覺察念頭,不是壓抑念頭。
        在與人互動時,如果能處於無念,比較能覺察互動的關係。因為,這時我們的心已經空出來了,所以能敏銳地接收他人發出的訊息。
     我們與他人談話聊天,不應該是要對方來接受、肯定自己的想法或觀念,因為期望獲得肯定的本身,就已經動念了。大家不妨想想看,如果當期望落空時,我們會不會感到失望、受挫?即使我們所說的話,被別人接受了,又如何呢?其實每一種結果的背後,都有著種種因緣,我們只是因緣的一部份,所以無需執著。


        然而,就算是獨自一個人,不與他人產生互動,心念不一定就此澄澈。當一個人在進行自我對話時,其中有說話者與聽話者,都是自己的模擬,而有人相、我相的分別。因此,無論自我對話的結果是什麼,都是一種執著,因為心並沒有安靜下來。

        我們應該學習接受因緣,以因緣面對每個與我們相遇的人。看到不該看的,就把念頭拉回來,注意自己的呼吸。心如果一直對於外在環境執著,起分別,必然會處在煩惱中,也就做不到無念了。


隨處保持自在


        無念,是不論身處何種環境,都能保持自在;無念,是當他人的做事方法、態度與我們不同時,設法調整自己,而不是調整他人。但願大家都能做到「時時心有法喜,念念不離禪悅」,以無念為原則,隨時隨地用功夫,細膩地自我覺察。其實生活中的每一念都是習氣,需要藉無念來自我醒察。
     處在無念的狀態時,心是鬆弛的,只是自在地活在當下,不管當下是順境或逆境,都是最好的安排。
(鐘果峨整理)

法鼓雜誌135期 2001/3/1 第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