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慧•般若

《筆記楞嚴經》

觀念決定一切 

◎嚴國信

 若能遠離諸和合緣,及不和合,則復滅除諸生死因。圓滿菩提,不生滅性。清淨本心,本覺常住。

 「佛與眾生,不同之處在哪裡?」這是許許多多學佛人曾有的共同問題,聖嚴師父在講《楞嚴經》時簡明扼要的提示:佛與眾生所不同的只是觀念。他說,以佛的智慧看世間的人,都是未成佛的眾生,而所有一切世界,也都是佛度眾生的淨土。

觀念偏差障礙光明心

 因為觀念的不正確,導致愚癡的產生,也障礙了眾生原本具有的光明心、清淨心和無上的智慧。師父舉例指出,有一位信眾日前來農禪寺尋求協助,她說自己的兒子因為自認學歷不夠、能力不足而自卑,因此很封閉,也很可憐。師父請這位媽媽轉告兒子:「學歷不代表身分,能力不代表人格,工作並沒有貴賤,而觀念卻能決定一切。」

 師父解釋,觀念偏差便是作繭自縛,自己懲罰自己,猶如搬石頭砸自己的腳;如果觀念正確,心地光明磊落、想得通、看得遠,就算有人把石頭丟在腳上,自己也會想辦法把石頭搬走,決不會因為腳被人砸了就一直喊冤、罵人,而不去處理石頭。

 而對於認為先天條件不如人、環境不公平的人,師父也分析表示,每個人的身心以及所處的環境,都是自己在過去無量劫以來,所做所為所想所說的行為累積而成的「業力」,就在這個世間接受果報,這果報是自做自受所帶來的,誰都沒有辦法奪走或代替承受;具備這一觀念的話,就不會怨天尤人了。

 事實上,佛法中講的因果,所涵蓋的時間不只是這一生而已,而是累生累劫、無量生無量劫以來所成的;「過去的因緣再加上現在的因緣,就成為善惡果報。」師父說,不要以為學了佛,就應該平安順利,或是因為不學佛,就會災難不斷,又或者是面臨災難時,抱怨學佛做什麼?師父強調,這是錯誤的邏輯和觀念,只看到今生,而忽略了這一生之外的許多生。

從正面思考出發

 「每個人都需要奉獻、要成長、要努力,就是有因有緣,這是從正面去思考。」師父表示,因緣果報不一定是立竿見影的現世報,許多人往往因為多做了一些事,就會想自己是「為誰辛苦為誰忙」,這是負面的思考方式。他說,社會上聰明才智強的人如果能幫助較弱的人成長,所得到的不只是個人人格的提昇,及心裡的愉快平安,社會也才能取得平衡。而如果更能進一步發菩薩願,就能證得經文上所說「圓滿菩提,不生滅性」,也就是修行慈悲和智慧,對一切眾生都能做奉獻。不過師父也強調,這需要付出相當大的耐心和願心,否則很容易便退心;他鼓勵大眾常常來聽經,聽聞正法,親近善知識,自己的耐心、信心、願心及慈悲心就會增長。

 只是如果遇到災難時又當如何扭轉觀念?師父說,「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是最好的處理良方,因為既然已經降臨到身上,就要用慈悲與智慧的心量來處理,讓自己少一點痛苦,少一些煩惱。

法鼓雜誌124期 2000/04/15 第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