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索甲仁波切蒞臨農禪寺

與聖嚴師父對談空性、臨終關懷

【安欣/台北報導】《西藏生死書》作者索甲仁波切於四月一日前來農禪寺拜訪聖嚴師父,在一小時的會談中,雙方就漢藏佛教對空性、中陰身、臨終關懷,以及中國禪宗心法與藏傳大圓滿傳承的異同進行精闢的討論;兩人並一致認為,對一位佛教徒而言,不管是漢、藏系統,如實的修行遠勝過只是對佛學的認識與理解;最後,索甲仁波切並就藏傳佛教在台灣弘傳應注意的要點向師父請益。

 索甲仁波切此次是應大元文教基金會、中華慧炬學佛會之邀來台弘法,在回國前,在大元基金會姚仁喜的陪同下,前來拜訪聖嚴師父,仁波切對於漢傳佛教如何闡述「空性」,表示極高的興趣,他指出在西方世界,空性一詞很容易與虛無主義產生聯想,所以在他的著述中多以「心性」來代替。另外,對於師父所提在藏傳中,對因果定業可不可轉的問題,他表示在藏傳佛教中許多經典記載,一個人若能真心、長期的懺悔修行,是可以化解消除業障。

 針對同樣議題,師父回應在漢傳佛法的中觀、空觀,罪、業的自性也是空的、不存在的,同樣能藉由懺悔修行來化解,只是需要很長的修行時間。仁波切則喟歎表示,以他個人經驗及觀察所得,一般人在精進修行時,比較能思惟到「空性」,但在日常生活中,卻總是被「習性」牽著走。

 對於仁波切的體察,師父表示,對於佛法的概念性理解,只能讓人暫時的減輕煩惱,若不能落實於生活中,就很難知煩惱、伏煩惱,進而消除煩惱。他肯定仁波切所強調的觀念:一個人必需透過平時點滴的修行,以及別人的協助,才能在臨終時保持正念而不憂不懼。

 除了延續過去兩度來台對生死學與臨終關懷課題的進一步的闡述外,索甲仁波切也向師父請教,對台灣的佛教徒能再多作些什麼?師父建議,由於台灣現階段的學佛風氣較偏重於形式上,他期許仁波切可多向信眾推介內涵、修行次第及方法入手。

 
法鼓雜誌 124期 2000/04/15 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