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

法鼓山十週年回顧﹝七﹞

1995年人品提昇年

安心欲生活的少欲知足,安身於生活的勤勞簡樸。

安家於家庭的相助相愛,安業於身口意的清淨與精進。

 法鼓山繼心靈環保、禮儀環保之後,將一九九五年定為人品提昇年,推動「安心、安身、安家、安業」的四安運動,致力於安定人心、安定社會。
 在這一年內,聖嚴師父首先於三月在台中演講,以「如何安心、如何安身」為題,為年度活動揭開序幕,接下來便以「如何以禪法來安心、安身、安家、安業」為題,在全省各地展開巡迴演講﹔同時各地分院、辦事處,也分別舉辦了十六場的「四安成長營」,邀請法鼓山的悅眾菩薩分享他們落實四安的心得﹔而在安和分院舉辦的「人品提昇年─四安系列座談會」,則是邀請社會賢達提出專業的分析與建言,透過這一系列完整的講座活動,成功地將「四安」的理念傳達給社會大眾,並獲得極佳的反應與認同。
(重要紀事)

《口述法鼓山歷史》

感恩師父就付出行動

◎陳嘉男(法鼓山護法總會會長)

 因為同修的接引,我很早就接觸了佛教,但始終都沒有皈依的意願,直到民國八十二年在國父紀念館聽聖嚴師父演講,了解到師父所提倡的「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理念,是非常生活化、人間化的,當下被聖嚴師父的精神所感動,於是當天我就毫不考慮的皈依三寶。

 同年,師父率領僧俗弟子們到大陸朝聖,我被指派擔任團長,記得當時師父殷切的開示:「我們並不是來渡假、觀光的,而是要以打禪七的莊嚴心情參訪,發自內心的來感恩、禮拜,進入祖師大德的內心世界。」師父的這番開示,讓我深刻的感受到師父不僅僅在「講」佛法,而是教我們實踐佛法,將佛法落實在生活中。

放下家業擔起護法大業

 由於這樣的感動改變了我對人生的價值觀,也更堅定了跟隨聖嚴師父學佛、護持佛法的心願。雖然有一股強烈的護持心,但是由於我所經營的台英公司業務繁忙,使我無法放下。直到民國八十三年,護法會前會長楊正向師父表達年事已高,希望提攜新人;師父則要他找到了代理人才可以退休,於是他向師父推介由我來接任,師父也欣然同意。聽到師父希望我接會長職務時,心中甚為惶恐,於是向師父表達自己能力不足、時間不夠,師父聽了後就告訴我:「忙人時間最多,就是因為太忙,所以你要找人來接你的工作,你才有時間做其他的事。」

 當時我立刻想到,公司的經營也是學習來的,我的五家公司都是在一家公司上軌道後,找到適當人才接手管理後,便去開創另一家,而逐漸闖出今天的局面;所以只要我安排一下,公司的運作絕對不會有問題的,也可以藉此機會讓第二代,甚至第三代的人才正式經營公司。

 想清楚後,便向師父報告我需要時間來安排公司業務,同時更深入學習,了解法鼓山,因此我先擔任副會長,直到八十五年才正式擔任會長,八十八年更是全職投入護法總會的工作。

師父是位開創性的人

 親近師父五、六年以來,感受到師父是位具開創性、能夠觸類旁通的人,而且提出一個觀點後,一定會提出具體可行的方向和方法。例如,八十三年時,師父提出「心靈環保」的理念,後來他和我談到,身心安定才是心靈環保的根本;我非常同意師父的看法,也向師父報告了我對待公司員工的態度。因為我的員工多是在外面奔波的業務員,他們需要家庭的支持,才能安心的從業,所以我要求公司要主動關懷員工及其眷屬。

 之後,師父即把他的原始構想加上我的經驗,在八十四年提出了「安身、安心、安家、安業」的四安運動,並積極的舉辦了許多活動來推動這個理念。

 為了推動這次四安運動,護法會從五月開始在全省各地舉辦了十六場的「四安成長營」,邀請法鼓山各會團會員及體系內相關人員參加,並由護法會各區的資深勸募會員以及各行各業的菁英,共同擔任講師,分享他們安身、安心、安家、安業的心得,再由僧團法師傳達師父的理念,也關懷所有參與的菩薩;也與《人生雜誌》合辦「四安徵文比賽」,邀請全國的菩薩一起分享他們落實四安的經驗。除此之外,師父也和學界、政界、媒體界人士,就心靈、青少年、家庭與事業等議題,在安和分院舉行了三場「四安座談會」。

 在這樣的大力推動下,法鼓山提出的「四安」也得到了社會廣泛的認同,例如吳尊賢文教基金會便特別邀請師父到嘉義、高雄、台東、宜蘭、台北做了五場巡迴演講,影響了許多人的生活態度,也讓更多人有了接觸佛法的機緣。 護法總會會長的任務,就是要接引更多人來學佛、護法,為了更有效率的推動理念,我在接任後,除了在以往良好的基礎上繼續努力外,也在八十八年將護法會分為「組織發展室」、「勸募支援室」兩個部室,擴大分工運作的功能,積極將師父所推動的理念以最生活化,現代人最能夠接受的方式推廣。

積極推動佛法生活化

 由於感受到師父說法時的幽默雋永、深入淺出,讓人覺得在生活上也可以輕易的實踐、運用,師父所說的法語更是容易琅琅上口,所以護法會又針對一般社會大眾,策劃了一系列文宣,包括了電視影片、《大智慧過生活》漫畫小冊子、《聖嚴師父法語》小折頁等,並在各地區推動「生活佛法實踐分享」的活動,讓地區的菩薩在共修活動後,一起分享他們運用佛法的心得與體驗。

 這樣的做法改變了許多人對佛教團體保守、跟不上社會腳步的印象,反而覺得是一種十分創新的做法,從放置在全國統一便利超商中的《大智慧過生活》小冊子的回函卡中,讓我們知道,廣大的社會大眾已經逐漸了解到,佛法是這麼的生活化而實用的。

 今年(八十八年)五月,護法會又發起「萬人勸募,百萬護持--法鼓山護法悅眾萬人推動理念」,希望在三年內將法鼓山的勸募會員人數增加到一萬。我們的目標除了人數的成長,更重要的是要讓護持會員們得到佛法的利益,才能夠如師父所說的:「用佛法感化自己,用行為感動他人。」我們深入社區,關懷鄰居,不但勸人來學佛,還募人來推動理念。至於在內部組織運作上,也計劃製作各項相關手冊,還設計了每三個月的教育訓練,積極的培養人才,希望能夠達到讓所有的會員「對內向心、對外認同」的目的。

 在親近法鼓山到擔任法鼓山護法總會會長的這幾年,每一個活動都讓我在義工及專職菩薩們身上學到許多,並且深受感動;尤其在每次會員大會時,看到的是大家心連心,互相協助、讚歎、鼓勵、關懷,彼此以感恩心一起為利益眾生而努力,這樣的情景,一次次都讓我對法鼓山的理念非常有信心,也相信在大家的同心同願之下,一定可以逐漸達到人間淨土的目標。

法鼓雜誌 117期 1999/9/15 第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