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助念團悅眾聯誼會

凝聚助念是教育關懷的共識

 【台北訊】「什麼人可以申請助念?」、「如果碰到與世俗觀念有衝突時,如何說明?」在助念團今年首次的悅眾聯誼會上,悅眾菩薩們熱烈的提出許多關於助念關懷的問題,而輔導師果東法師也一一回答,並強調要時時回歸「助念是教育關懷」的觀念,並不離法鼓山所推動的理念,而不可落入世俗的觀念,否則就失去了佛法助念關懷的精神。

 這場聯誼會是於四月二十日晚上七點半在農禪寺舉行,共有近二百多位北部地區的悅眾菩薩與會,首先由鄭文烈團長報告團務,鄭團長感謝各位悅眾菩薩在各地區默默奉獻,更提醒大家要回來參加成長營,讓自己不斷的提昇,不但讓自己成長,也能夠幫助更多人。而他也預告了六月助念團成長營的課程內容是悲傷關懷及助人技巧。

 接著由果東法師主講「臨終關懷的方式」,法師首先提醒全體團員應有的共識,是要從關懷中達到教育的目的,聖嚴師父即一再的強調,關懷之中最重要的是對於家中有病重者及家屬往生者,要特別給予更多的關懷。果東法師強調,助念關懷是一件易做,且人人可做的莊嚴佛事,我們應該鼓勵更多人來為人助念、勸人助念,共同帶領推動助念的風氣。

 對於法鼓山所推動的臨終關懷方式,果東法師就一般會面臨的過程,從臨終前(病危或彌留時)的關懷、剛往生的助念關懷、往生超過十二小時的慰問關懷、帶動誦念關懷、公祭關懷,以及喪禮結束後的延伸關懷等六項,分別說明具體的做法。

 至於我們所推動的儉約、隆重而莊嚴的關懷方式的目的何在?法師則強調,這是為了避免人力資源的浪費,加強提昇助念團在關懷方式、品質,以及團員人數的成長。確實掌握法鼓山的方向、原則、理念,同時維護我們正信、正知、正見,以及健康、清新、純樸的形象,最終目的仍在於透過關懷把佛法運用在生活中,能夠建立自利利他,往生西方佛國淨土的資糧。

 
法鼓雜誌 113期 1999/5/15 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