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琉璃
《認識高僧》

蓮邦領航員─淨土十三祖(上)

作者:默言 繪圖:劉建志

初祖慧遠首倡念佛三昧,
二祖善導是助念思想的始祖,
三祖承遠是佛國惡衣侍者,
四祖法照傳下五會念佛,
還有少康、延壽、省常、蓮池、
智旭、行策、實賢、際醒、
印光等十三位祖師,
共同勾勒了萬行莊嚴的極樂國土。

初祖慧遠

 土宗的初祖慧遠大師,俗性賈,東晉成帝咸和九年誕生。大師生於亂世,原本是儒家弟子,博通六經及老莊之學。後聞道安法師於太行山講學,於是攜弟投之,而後,專心修學、乃至弘法講學,遂成為亂世中的一股清流。晉太元年間,慧遠大師隱居於廬山,然跟隨者眾。他造西方三聖相,專講「念佛三昧」,並與劉遺民等居士結社念佛,共同發願往生西方。這樣的共修方式奠定了日後淨土宗的修行典範。

二祖善導

 善導大師,不知其所出,只知道唐貞觀年間於京城弘揚淨土法門,與當世天台、華嚴、法相、禪等宗派名師並駕齊驅,受到世人的推崇。大師的修行刻苦自勵,入則長跪念佛,不到聲嘶力竭不會罷休,出則廣為演說淨土,勸人念佛。他演說淨土法門,三十餘年不曾息止,此外護持戒品,纖毫不犯,更不視女子,絕意名利。大師一生之中,抄寫《阿彌陀經》十餘萬卷,畫淨土相三百壁,然終其一生,三衣一缽,所有的供養皆又布施出去。大師又作〈臨終正念文〉,宣揚臨終正念的功德。這份文中不僅開示了亡者應有的觀念,也明白指出生者處理的態度,是後世助念思想的肇始,對淨土宗的開展貢獻極大,是故後世推為淨土宗第二代祖師。

三祖承遠

 唐代宗時國師釋法照,一日於定中入極樂世界,見到阿彌陀佛身邊一位惡衣侍者,這位侍者,就是淨土宗三祖衡山承遠大師。承遠大師亦不詳其所出,只知他於衡山西南腳下弘揚念佛法門。剛開始時,大師瀛首垢面,躬赴薪樵,人家給他吃什麼,他就吃什麼,沒有東西吃的時候,食泥土也能度日。後來,村民受其精神感化,為其建造彌陀寺,供其講道弘法。大師的修行不重言語,只教人念佛,然而在實際生活中,又展現超然智慧。代宗皇帝賜名「般舟道場」,法照國師言其有至德,柳宗元為其立碑,由此可見他德望之高,受世人無限推崇。

四祖法照

 法照法師,唐代宗時人。永泰二年(西元七六六年)於南嶽彌陀臺廣發弘願念佛,後得阿彌陀佛親授五會念佛之法,從此五會念佛的方式廣傳於世,世人亦稱其為五會法師。法照法師一生經歷許多奇蹟,如於缽中見五臺山大聖竹林寺,或於定中屢見聖相。除阿彌陀佛親授五會念佛之法外,更有文殊菩薩開示念佛法要。相傳代宗皇帝於長安宮中常聞東北方有念佛聲,遣使尋之,發現法照法師正在教人念佛,於是迎請法師入宮,並封為國師,教宮人念佛。終其一生,法照往來於五臺山與長安,於推行念佛法門不遺餘力,由於他的努力,使淨土宗更加普及,從宮廷到一般社會皆廣為流傳。後世推其為淨土宗四祖,是實至名歸。

五祖少康

 唐貞元年間人,俗姓周,縉雲仙都山人氏。少康未出生前,其母夢見神女捧青蓮授之,及生少康,滿室馨香。少康出生後,直到七歲都還不會說話,一日,其母帶至佛寺禮佛,問他可識得眼前佛相,少康忽然開口,說道:「釋迦牟尼佛。」父母知此子具宿世善根,因而捨之出家。貞元初,少康參訪洛陽白馬寺,見善導和尚〈西方化導文〉放光,始知與淨土有緣。後又於長安光明寺善導和尚影堂瞻禮,忽見善導顯聖,若有所悟。少康遊訪各處,於新定落腳,以「念佛一聲,即與一錢」於街市誘人念佛,如是年餘,新定城人人皆信佛,念佛之聲不絕於耳。

六祖延壽

 延壽大師,唐末五代初,吳越國人氏。大師原是一名稅官,因盜用公款買魚蝦放生而被判死罪,後得吳越王之寬恕,因而出家學佛。延壽大師於天台山智者巖修禪時,曾經一坐九十日,鵲鳥在其頂上做巢而不自知。一日,大師夢見神人告知其宿世淨土因緣,又一日見普賢菩薩捧蓮花示現,大師於智者巖做籤抉擇,從此走向禪淨雙修。禪淨雙修在當時是創新的觀念,經由大師的提倡與弘揚,漸漸為世人所知,成為後世淨土宗主要的走向。﹝待續﹞

法鼓雜誌 112期 1999/4/15 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