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法鼓大學人文關懷與實踐研討會

季羨林等重要學者首度來台

 【胡麗桂/台北報導】由法鼓大學舉辦的「人文關懷與社會實踐」系列學術研討會,於三月二十九日至三十一日一連三天假國家圖書館舉行,共計有來自海峽兩岸三地近百位學者,針對大會主題「人的素質」進行研討,並發表十八篇論文。聖嚴師父在開幕致詞時,特別對台灣、大陸、香港三地的學術菁英代表能共襄盛舉地參與,表達知識份子對社會、人群的一份關懷,表示由衷的感動與感謝。

 研討會於二十九日上午九時半舉行開幕典禮,首先由法鼓大學校長曾濟群一一介紹與會貴賓,其中當介紹來自大陸北京,中國人文學泰斗季羨林先生時,八十八歲的季老神采奕奕地向大會揮手致意,一時之間現場響起溫馨的掌聲。此外,現任北京圖書館館長任繼愈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前副院長汝信及現任北大副校長的郝斌教授等二十位大陸學界代表,及三位香港中文大學的學者,也都專程趕至台北參加這場盛會。

 而台灣地區的與會代表,則包括前教育部長吳京先生、台灣大學陳維昭校長、師大代理校長簡茂發博士、實踐大學謝孟雄校長、元智大學王國明校長、玄奘人文社會學院張凱元校長、東吳大學劉源俊校長、北師院吳清山校長等多人。

 此項研討會,是由籌備中的法鼓大學首度舉辦的大型學術活動,聖嚴師父在開幕典禮中特別對「人文關懷」的意涵進行闡述,重點就在於以「人」為重心的思考方式,是對個人尊嚴與價值的尊重。但是現今科技的發展卻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態度及思維方法,造成環境污染,使生態失去平衡,甚至引發人與人之間、國與國之間的對立不安;而這種環境失調、人心不安的問題,恐怕將在隨即到來的二十一世紀,產生更嚴重的影響。

 有鑑於此,師父提出落實回到人的立場的做法,這也是法鼓山近年來推行的「四環」運動的主要理念,從每個人在心靈環保、禮儀環保、生活環保及自然環保的學習中,體現對人與自然的尊重與關懷。

 首度訪台的北京大學哲學系季羨林教授,則把人文關懷的層次分析成「人與自然」、「人與人」、及「人自己的思想情感處理」等三種關係,並表示如果這三種關係處理得當,人就幸福愉快,否則就痛苦。

 而大會的第一場論文發表,題目就鎖定為「人的素質」,由台大心理系教授黃光國教授所提出。黃教授針對二次世界大戰後,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對大自然及國際社會所產生的影響為焦點,並據此作為時代背景,而以道德情操、行為認知、追求卓越、思想觀念等不同層面描繪所謂「高素質者」的圖像。

 參與大會的大陸與香港學者,於三月二十六日到達台北,二十七日直接到法鼓山參訪,並對法鼓山的美景與法鼓山義工的動員更是讚歎。

 閉幕式後,聖嚴師父特別在素食餐廳為參與的學者們舉行了惜別晚宴。師父特別提出,兩岸三地的思想隔閡,已經藉由一次一次的學術會議與接觸縮小了,許多問題可以超越政治回歸到中國文化的思考。與會的學者則對聖嚴師父辦教育的遠見非常佩服,對法鼓大學的辦學理念深表認同。

法鼓雜誌 112期 1999/4/15 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