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慧•般若

點亮內心的光芒智慧---不被疑惑所困

◎鐘美鳳

   時將紅塵中的人、事、俗務關在門外,準備以專注、坦誠、細膩的態度面對自己。這些日子以來,自己的所做所為,曾經在心中烙印什麼樣的痕跡呢?為什麼現實總是跟心中的期望有一段距離?為什麼掙脫不開生命的無奈?為什麼仍然有那麼多的耽憂、恐懼?為什麼沒有安全感?種種疑惑總是在心中盤旋著,更促使著自己去尋求答案。

真實面對自我

 走進農禪寺大殿,禪七的開始,正是真實面對自我的時候了。聖嚴師父在開示中提到苦的內涵,讓我警覺到原來自己平時的所做所為無非是在造苦因,原來自己深陷人生苦海中而不自覺。究竟該如何脫離苦海呢?「錦衣玉食、榮華富貴」可以脫離苦海嗎?還是隱遁山林,從此不問世事可以脫離苦海呢?自己仍然常常在利益得失的計較上,在人際關係的對待上起種種不平不滿之心,該如何面對呢?

 師父精闢的開示又再一次指出,「心被顛倒見所困才是最苦的。」、「觀念、習性的執著使人吃苦受罪。」苦是自己的心所造,那麼自己平日的觀念、習性,勢必有需要修正、調整,但是如何去體會「苦、空、無常、無我」的內涵呢?師父提出「活在當下」,不僅在打坐時去體驗當下身體的感覺、心理的感受,更要在日常生活,行住坐臥中,讓心皆安住於當下,不去回憶過去,不去臆測未來,不去攀緣外境。一切都是因緣使然,我們要做的是以慈悲待人,以智慧處事。

 在運用數息法打坐時,第一次體會到呼吸瞬間出入當下所傳達的無常,在呼吸的出與入的每一剎那,念頭生生滅滅,一切都在時間的起滅、空間的聚散之中,那麼「自我」又是什麼呢?

 有時為了求打坐時的美好體驗,或急於求取統一心的境界,不免身心又緊張起來了,結果反而妄念更多。而師父及時的開示又解了我的執著,師父說,要保持平常無事、頭腦清楚的狀態,就像是出去旅遊時,看風景的心態,悠然自得,就像看船就只是看船,不必研究是什麼船、船從哪裡來せせ。是啊!打坐時要用這樣的心態,日常生活中又何嘗不是呢?自己經常在面對事情的時候是心理緊張而頭腦不清楚,無非是太執著於成敗得失,沒有把佛法融入生活中,結果,反而不能以冷靜的智慧處事。

對生命多一分主宰的力量

 以往打坐常有熬腿痛的經驗,這次師父開示了「默照」的方法,要大家學習體會全身,不去特別注意身體某一部份的感覺,只是客觀化的曉得自己全身的覺受。當我做這樣的練習時,由於觀照的是整體,因而腿痛就變得不是那麼重要了。想想自己在生活中又何嘗不可這樣觀照呢?當我看到自己只是大環境裡的一個小小的組成份子時,我執、我慢心就減輕了;當我看到挫折只是時間之流當中的一個小泡沫,這時挫折就不是那麼難以忍受了。

 修行要在生活中受用,尤其是扮演法鼓山悅眾角色的我們,師父對大家有更深的期許,師父提到「菩薩為救度一眾生,不惜下地獄千萬遍。」我們對眾生要有慈悲心和責任心,體會了苦的滋味,領受了修學佛法的利益,更要有「人飢己飢,人溺己溺」的精神,不僅自己要得解脫,更要一切眾生得解脫。提昇人的品質要從自我提昇開始,而自我提昇並不是去求取權勢、榮華富貴,而是淡化自我、消融自我(成就他人就是消融自我),最後才成就自我。

 經過這一次悅眾禪七的洗禮,我更明白自己在生活中苦的由來,更知道如何去應對,對自己的心有多一分的認識,對佛法有多一分的體驗,就對自己的生命多一分主宰的力量。而在我們生活的大環境裡,人與人都是息息相關的,唯有以知恩、報恩的心去利益眾生,才能實現建設人間淨土的理想。

法鼓雜誌 110期 1999/2/15 第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