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慧•波若

法會心得

幽冥兩利同供養

【鄭棠瑄

 無論是在風和日麗、肅穆端整的農禪寺大殿;還是在金山風雨飄搖的街頭,鄰街搭建的棚子裡,焰口法會現場所傳遞出來的氣氛,總讓人感到一股暖流。

慈悲光明的力量

 曾邀朋友同來,結束後他語重心長地說,從未參加過一場法會氣氛如此端穆,那種感覺不像法會,倒像是佛七或禪七那種強調攝心的修行道場。

 然而吸引我一聽到焰口就參加的最大原因,並不只是莊嚴而已,法會現場那股慈悲、光明的力量,才是讓人感念不已之處。

 向來怕鬼,所以以往很難想像自己居然敢來這樣的法會現場,並誠摯而專注地期待著,那與自己曾有種種因緣的冤親債主,能夠也來現場接受所有有形、無形的供養。以前民間聽來的都是驅鬼的故事,所以對有情眾生不但無法產生同體的心,反而充滿著狐疑與驚恐,加上儒家「敬鬼神而遠之」的教示,更以避之唯恐不及的態度逃避著。

 學佛之後,才逐漸體會眾生並不可怕,尤其當他們找上你,若不是與你有緣,就是你能藉著佛法的力量為他們盡一分力,所以心念一轉,而以歡喜心一再參加這樣的法會,期待能以慈悲而究竟的佛法力量,一方面安頓自己的心,一方面也能在法喜充滿的法會上,默禱、迴向給已經離世的親人,以及有緣無緣隨喜而來的冤親債主。

更強的悲願、更深的無悔

 所以突破了一開始有著些許膽怯的心防之後,一聽到法師們以光明喜悅的聲調唱誦著「香花迎、香花請」迎請十方諸佛的過程,就因難以言喻的感恩與法喜而淚流滿面。乃至隨著法師的召請觀想親人前來的悲欣過程,都使自己一次次地洗滌了心中曾有過的許多憂悲苦惱的情結。

 每次隨著儀軌進行,而即將進入法會尾聲時,就開始有種不捨,怎麼六個小時的法會又要結束了呢?無論是清揚悅耳、令人歡喜的音樂咒;還是振鈴召請孤魂與會的悲憫,在涼涼的秋意中都暈染出一股暖意,讓人低迴不已,並在往後的日子裡,不經心地餘音裊繞。

 由於法會過程中我們總也跟著唱誦,於是焰口法會於我,早已不只是法會,更不只是修持、攝心的過程,那種悲天憫人、期待幽冥兩利的菩薩願心,更配合著動人的文句,字字句句敲擊著感恩的心,在時而落淚、時而欣笑的六個小時中,種下了更強的悲願,讓自己在修持佛法的這條路上,有著更深的無怨無悔。

法鼓雜誌 108期 1998/12/15 第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