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慧•波若

禪坐會讀書會紀實

心的話題•新的思惟

 編按:禪坐會繼研讀《禪的體驗•禪的開示》後,在深獲好評後,應會員的要求,又特別選擇了《楞嚴經》作為研讀的經典。由於是以聖嚴師父所宣講的內容為主,並以禪修的角度切入,所以,吸引了許多人共同來分享、研討,以切實將師父所傳授的禪法運用在日常生活中。

【編輯部】

 「能見的眼,能愛悅的心,究竟落在何處?」「心在內,心在外,心在中間,在不著一切處......」,這是《楞嚴經》中,佛陀與阿難的一段精采的對話,在抽絲剝繭,層層剖析的七辯中,佛陀的目的在於破除阿難的妄心。

以禪修觀點研討經典

 然時空不同,但是眾生對心的探索,始終有著熱切的討論。禪坐會於十一月二十二日晚上七點,在農禪寺新禪堂二樓,展開研討《楞嚴經》的讀書會中,一百多人圍著輔導師果醒法師而坐,熱烈討論經中的奧義,同時分享個人在禪修過程中的體會。

 與會者以禪坐會的會員為主,有人老遠專程趕來參加,有人則是在參加下午的禪坐共修後,繼續留下來,為的就是參加這場每兩個星期一次的讀書會,無非希望透過討論,能夠得到法師的指引以及同參們的相互提攜。

 其實讀書會的討論方式,對禪坐會的會員們而言,並不陌生,很多人過去即曾參加過類似的讀書會,當時研讀的書籍,是聖嚴師父所著的《禪的體驗•禪的開示》,在果醒法師的帶領下,教導大家如何把師父傳授的禪修觀念與方法,運用在日常生活中。

 由於與會者反應熱烈,紛紛表示獲益良深,因此這次特別再以聖嚴師父已經宣講了兩年,而仍然持續中的《楞嚴經》為研討主題。因為是以師父所宣講的內容為重點,所以吸引很多禪坐會會員;又因為《楞嚴經》被喻為佛首頂髻上最燦爛的一顆寶珠,所以更有不少人是「慕名」而來的。

心的話題•新的思考

 讀書會的進行方式,是在每次的研討中,定出一個主題,由與會者自由發言。而此次的主題是《楞嚴經》中著名的「七處徵心」,由於阿難尊者遇到了摩登伽女,因他的心受到外境的誘惑,因此,佛陀就問他:「你的心在哪裡?」佛陀一個問題接一個問題的問阿難:「你認為有心嗎?」「心究竟在哪裡?」

 討論過程中,有人提出了在禪七期間,如何的逼索自己的心在何處,為何有如此多的妄念?如果說「煩惱是起於自心,那麼心到底在哪裡?」;當有人問:「既然世間一切皆是自心唯識所變現,又為何會有所謂的鬼壓身?」隨即有人提出:「鬼壓身也是自心的貪瞋癡所變現。」就在這來來往往的交叉討論中,有些人說出了自己的疑惑,有些人安靜地思索著每一個話題,許多似是而非的觀念也逐漸得到釐清。

 兩小時的時間就在大家的討論中很快過去,雖然每個人各有不同的理解和體會,但誠如果醒法師所說的,禪法是要透過實踐的,唯有不斷的思惟、體驗,才能領略其真正的奧義。

 下次將討論「修行的兩種顛倒」,這個主題,對所有學佛修行者,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在《楞嚴經》中,佛陀告訴我們,一切眾生,流轉生死,由於錯認妄心、攀緣心為自性真心,所以會遺失本明,追逐外境,顛倒愚迷,為客塵煩惱所誤。

 至於什麼是自性真心、妄心、客塵?又如何運用在禪修中?在下週的讀書會中,等待大眾共同來研討。

 註:禪坐會所舉辦的研讀《楞嚴經》的讀書會,竭誠歡迎大家加入,分享修學心得。

 十二月舉行的日期為二十日,晚上六點半開始到九點,地點仍在農禪寺新禪堂二樓,至於明年度的詳細時間與活動內容,詳見十一月出刊,一○七期《法鼓雜誌》七版中禪坐會廣告,或洽禪坐會幹事許麗瓊菩薩,電話:(○二)二八二七-六○六○轉二四五。  

法鼓雜誌 108期 1998/12/15 第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