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琉璃

認識高僧

華嚴初祖─賢首大師

法藏賢首大師自十六歲燃指供佛開始,便立下此生志業,十方尋法、拜師受教、出家為僧,乃至建立華嚴宗。

他用志業照耀生命、用不斷參學充實夢想的生命歷程,在今日的教育與社會裡,是一個很大的啟示。

【李宗興】

 十六歲,在今日的社會中被認為是不成熟的年齡,回想一下,年少的時候你做過什麼事?或做過什麼樣的夢?也許你已經忘了,或許你會覺得那對你並不重要。但生命本身是不斷流轉的,可能在你走過漫漫人生後,你會發現,年少的痴狂,正是生命價值的啟航點。

可能是一個謎

 法藏賢首大師,是在中國第三代的白俄羅斯人(唐代稱為康人),也是中國華嚴宗的創宗祖師,而他的成就則是從十六歲時的燃指供佛開始,他用志業去照耀他的生命,他用不斷的參學去充實夢想;在眾哲人的生命歷程裡,這只是極為普遍的案例之一,但在今日的教育與社會裡,卻是一個很大的啟示。

 《賢首大師》是以創作為主的歷史人物小說,它之所以是創作為主,是因為它可能與真正歷史上的人物,有許多的出入;賢首大師是怎麼樣的一個人,對你而言,可能是個謎,其實對我而言,他也是一個謎,要從僅有的文獻中拼出真正的「賢首大師」,我個人認為是不可能的;而賢首大師的著作,也只能讓我們瞭解他某一部份的思想。因此這本《賢首大師》乃是我從僅有的文獻中推敲賢首大師的性格與生命歷程,然後賦予某種程度的想像力。

 此書可分為三部份,第一部份是法藏在十六歲時燃指供佛,立下此生志業;在文獻中對法藏十六歲燃指供佛只是略做提及,但本書卻以此為故事的序幕,因為本書所要創作的軸心是法藏如何成為賢首大師。也就是說,本書的重心是放在年少法藏的夢想與學思歷程。

 第二部份是法藏求法的歷程,將告訴讀者,法藏是如何去實踐他的夢想,從終南山的求法,到拜智儼大師為師,最後在眾因緣和合下,成為了賢首大師。

 第三部份則是描述賢首大師在思想成熟後如何教育他的學生,並創立華嚴宗。這是文獻中比較常提到的部份,我想也是一般人比較了解的部份。

站在生命之河思考

 整部《賢首大師》的軸心,就在於年少的法藏如何成為華嚴宗創宗祖師─賢首大師。這包含了法藏立志求法,十方旅行尋法,拜師受教,出家為僧,乃至建立華嚴宗。在這部小說中,讀者除了可以認識法藏的逐夢過程,也可以略知法藏所可能遇到的時代背景與高僧大德,我想這將有助於讀者拉近與賢首大師的距離,更進一步去認識賢首大師的思想與見解。

 雖說賢首大師是一代高僧,名留千古,但若我們站在他的立場或情景來看,可以看到這是一個人在世間走了一趟的歷程,而這也是《賢首大師》一書創作的基本立場。當然,因為賢首大師乃華嚴宗之創宗祖師,所以我才會將他創作成高僧小說,但此書依然盡可能的將賢首大師當成一位普通人來處理,並藉此來刻劃出一位追逐夢想與佛法的生命,也希望讓讀者更接近法藏賢首大師。

 為了表達這樣的想法,《賢首大師》一書是以第一人稱的方法來創作的,希望讀者可以站在生命的河流裡,去思考故事的內容,另外更希望以第一人稱的手法再加上自己的想像力,去刻畫出法藏賢首大師的學思歷程,使法藏的角色更具生命力,更為活潑。

 小說也許不像論說文那樣有深奧的義理或哲思,但也正因為如此,小說有更大的創作空間與想像可能,也許這本小說不能讓讀者完全了解賢首大師的思想,但它可以給你足夠的線索與空間去思考,法藏賢首大師可能是一個什麼性格的人,也可以讓你想像一位求法者的尋思過程與樂趣。

【作者簡介】

  • 民國六十二年生,台灣省台南縣人。
  • 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系畢業,現於文大哲學研究所碩士班攻讀佛學,並於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選讀佛學課程。
  • 著有佛教創作小說〈龍女傳〉,作品極富新意,質樸文字中蘊涵雋永奇趣 ,是作者在佛學研究及佛法探尋之外繳出的一張漂亮的佛化文學成績單。
法鼓雜誌 108期 1998/12/15 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