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慧•般若
 

禪修心得

也無風雨也無情

【王尚智】

 順路送到機場,和兩位來參加菁英禪修的香港朋友揮別。世界猶然是夜晚高速公路的燈影流洩,我卻第一次清楚而安靜的感受呼吸,感受車子、身體和心,在時空中似移動似不動地行進。聖嚴師父的面容浮出來了,師父曾經提示的佛法也浮出來了,然後過去讀過的世尊偈語法音也清晰地層次接續。

我的胸口翻騰

 在這呼吸間,「禪」的這個凝固的知見,被穿越而過。

 如實一念安住當下,如實一念穿越當下。

 我笑著,眼淚也流出來了。

 與法鼓山是最近這兩個月才熟絡起來的,卻很幸運地被推薦參加這次的菁英禪修。卅歲的我只不過在電視媒體服務(想是造業的多),寫些文章書刊,就混身雜處在官員教授大老闆中出沒,實在有點尷尬。但反正就是心軟臉皮厚,也確實深知得快快好好定下心來學「禪」,推薦的菩薩們也深知這點,便促成了緣起。

 是的,人只有在面對「人性、大自然以及命運」之前,才願意承認自己平凡。瑞伯颱風來襲,就在這次第十四屆「菁英禪修營」的報到當天。

 十月十五日的這天午後,往陽金公路的途中,車窗雨刷完全抹不去擊打的雨滴。雨聲也衝撞,幾乎遮掩了車內播送的颱風廣播。懷著不太確定的心情,車子駛往法鼓山,「大自然」的風雨先給個下馬威。而由於通往山門的道路正整修中而泥濘,才遲疑間,突然看見身穿綠衣,在狂風驟雨中撐著傘的義工菩薩湊身過來,微笑地指點通往後山的道路。瞥見他們在狂風豪雨中早已溼透的襟背,我的胸口一下子就翻騰。那是愧疚又感動的「人性」。

 和想像中有落差。這是一個輕鬆到讓人起疑的「禪三」。

 對於這群大多不是佛教徒的社會菁英,聖嚴師父教「身」,同時教「心」。晚齋後,師父的主題從「自我」切入,談自我肯定、自我成長、以及自我消融的次第。師父說:起心動念是自我的開始,透過眼耳鼻舌身,以及視聞嗅嚐觸的作用開展,建立自我。自我在現實生活中投射,進一步形成家庭、事業種種的因緣。因此,真實清楚地「學習生活」,該什麼即是什麼,才是所謂的「修行」。「修行不是為了呼風喚雨那種變魔術的。」在轟然狂暴的瑞伯風雨聲中,師父瞄瞄窗外說了一句,引得大家都笑了。

 聖嚴師父向來以精微易懂的開示著稱,內容確實恰如其份地,對治著聽者的心理座標。第二天的開示繼續解析「自我」。

 「當你真的放下忙碌的工作和旁人,真正的和自己獨處時,你感覺到什麼?」師父安然地指出,「是的,你感覺到寂寞、孤獨,你感覺到自我衝突。」座位上幾位昏昏沈沈的企業家,突然睜大眼睛聽。緊接著,師父從「獨自」的狀態,細部討論由呼吸開始的「身、心、環境」的作用交錯。師父提到依於相對異的緣起而有「我」,但實際在空間時間上,獨立不變的「我」是不存在的。「這是『我』的實相,這也是空與有的道理。生滅無常是空與有的狀態。但『無常』其實是積極樂觀的,就是因為無常,才表示有改變與創造的可能。」師父深入淺出地,把佛法中的「緣起」、「苦、空、無我」的義涵,讓初嚐法味的菁英菩薩們各隨自身的體驗去理解。很多人邊聽邊點頭。

安住在呼吸之間

 到了第三天,包括生滅的「因緣法」、「十二因緣」的內涵和順逆觀察、五蘊,以至複雜的「因果律則」,都被扼要但清晰地說明。座間菩薩無論有沒有學佛或經典義理的基礎,都在聖嚴師父直接從菁英們所處的往來環境與問題感受中譬喻說明,而有了足堪成形的輪廓。

 在此同時,大殿上的禪坐,也同時進入「收心、攝心、安心、放心」的細部說明,以及「數息或隨息」的實際操作了。我也隨著過去的禪坐概念和此時的聽聞,把腿身頸頭調正,眼睛一閉,往浩瀚無涯的心探索去了。

 我終於體會到新聞工作者對自己影響之深了。雖然很快就能找到身體安住的要領,但向來在環境中靈敏反應的心思,此刻成為難以降伏的千年猴精。

 「就像是用扇子接鵝毛,輕放,但抓住不放」聖嚴師父說,「攝於穩定。嘗試讓過去心、未來心、收到現在此刻,和自己會合。」

 終於,我漸次掌握到心和自己的關係及要領。過去研讀的《楞嚴經》「七處徵心」的要旨,也在關鍵時刻幫上忙。

 「妄心也是心的作用,既來之則安之。然後漸次放下微細中自己可知的,已知的。」師父對著閉眼的耳朵們說:「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我逐漸的安住在呼吸之間。那是綿密而深遠的呼吸。偶然比較安靜些的猴精,有時還質問呼吸中「氧離子和氫離子的比例」,我也懶得理牠了。一旦牠比較吵,我就思憶起《心經》照見五蘊皆空的次第,請牠看在觀世音菩薩的面子上安靜些。

 然後,我留下了呼吸,留下了聽覺與聲音。

 然後,放下了心的收與攝。

 我與安靜的猴精四目相交,然後輕輕地擁抱。

 引磬聲起。又一節廿分鐘的禪坐結束。

感動到頭腳均麻

 掌聲接連不斷地熱烈響起,自然是為了特別的人物。

 當師父一一介紹義工菩薩們時,數十位或稽首問訊或合掌微笑的面容,成為一整片扣人心弦的風景。廚房精緻可口到媲美餐廳的飲食、寮房的起居照料和值夜看顧,以及更多可見不可見的籌備執行,都在此時呈現出一趟法緣背後,眾人的俱會付出。法鼓山的道風在每位義工菩薩的臉上可見,那是一種謙和的自信。聖嚴師父幾句幽默的評語放在介紹的言語間,讓座位下的菁英菩薩更是擊掌如潮。

 特別是介紹到三位遠從國外來的禪修學員眷屬,提到負責打掃廁所的任務。這些在世間是上億家產身分的女主人,都似有說不完的感觸。「我們感恩師父給我們這個機會,」一位看來雍容富貴的菩薩,略帶尷尬地歎口氣說,「我想我回去一定會對家裡的佣人好一點。」她的話引起最熱烈的掌聲。

 我感動到頭腳均麻,渾身觸電。也想起師父在課程結束的前一夜,提到的「自我消融」。當逐漸在身心的安頓中進化到自我肯定與自我成長的地步時,透過智慧去「發願、懺悔、感恩、迴向」,方能成就圓滿的自我消融歷程。這是佛法中心的旨趣,也是禪法的最終導引。

 聖嚴師父和義工菩薩的身上,具體展現的正是如此。

 禪修結束前的分組討論及心得報告時,我在擔任主持人的過程中,也聽到了其他菁英禪修營學員,上台報告了這樣的深刻感受。

#=人生已不再相同了

 十月十八日傍晚,忙著和許多新認識的友人道別,在名車跑車交錯的燈影中,眾人離開法鼓山。緣份的聚散如初,各歸本業。此刻「命運」的答案揭曉,颱風過後的寂然週日,也無風雨也無晴。

 在夜晚的高速公路上回程,心思一個瞬間,三天來被如實紀錄下的眼耳鼻舌身意的片段,所有可憶不可憶的相關時空場景,突然但柔和地串成一片。真的就這麼串了起來。無比輝耀的感動莊嚴,無以言喻。

 我第一次深深的感受著呼吸,同時理解著包括呼吸在內的延伸與多餘。靜觀每一顆每一顆燦爛光華的鉅微和紋理,也感念著這刻感動的靜止與流動,以及其間所遍滿佛、法、僧無盡的悲憫與成就。

 我想起聖嚴師父在林口法會最後眾人的淚光中,清瘦的身軀彎著腰,向四方虔敬地說出「只有感恩,感恩,感恩。」

 這趟菁英禪三,我知道我的人生已經不再相同了。

 我笑著,眼淚也流出來了。

法鼓雜誌 107期 1998/11/15 第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