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

紀念黃明秀居士

農禪寺全年無休的老園丁

【江敏甄】

編按:十月二十八日下午一點二十分,傳來黃明秀老居士已經往生的消息,農禪寺大眾得知後,立刻安排法師們分批前往其家中,為他助念及關懷家屬。

 常到農禪寺的人,對黃居士必不陌生。十七年來,不管天氣雨晴,幾乎每天他都會到農禪寺幫忙,甚至連颱風天也不例外;就這樣,他陪伴著農禪寺一路成長過來。在他口中有說不完的農禪故事,而他那和緩的步履,微屈的身影,以及別具風格的工作室,也早已成為農禪寺不可或缺的一景。

 謙虛的他,總是說自己修行不好,但他日常持誦佛號不斷,工作時態度專注而安詳,待人處世慈悲而睿智,已是實踐佛法最佳的見證。但他常遺憾到晚年才學佛,因此對年青人學佛或出家,由其讚歎歡喜。去年,他終於一償宿願參加「出家生活體驗營」,事後他更發願,「願來生能夠出家!」

 今年四月間,黃居士發現身體不適,在醫療之同時,毅力堅強的他還是每天到寺裡;隨著病情的惡化,住進醫院後仍念念不忘農禪寺的種種。住院期間,雖然身受病苦,卻從不抱怨,持續念佛。當有法師前去探望,就精神為之一振,並不斷道謝。十月十八日,聖嚴法師在臨出國前一天,也特地前往榮總問候他,病榻中他仍不忘向師父合掌。

 《人生雜誌》曾在一六二期(一九九七年二月號)專訪黃居士(原題為〈打造廢物新樂園〉),為紀念黃明秀老居士,特此轉載,祝福他往生佛國淨土。

農禪寺的老園丁黃明秀菩薩,人稱「黃居士」,十多年來如一日,黃居士把寺院當自己的家一般用心照料著,惜福愛物的他為寺裡的大大小小、上上下下,做過無數修修補補的工作,舉凡法師們的禪凳;禪堂裡艾條用的鐵盒;沙拉油桶斜角對切做成的畚斗;廚房裡磨得光利的刀具,都是出自黃居士勤巧的雙手,早幾年前,菜園、花圃裡的活兒也還少不了他。如果再加上他平日信手拈來,「移花接木」一番,彷如變魔術一般修理好的工具、櫥櫃,就更加不計其數了。

 

比外頭買的還好用哩!

 細數這些林林總總的「傑作」,黃居士總是謙虛地直說:「沒有什麼了不起啦,就是修修補補,讓東西物盡其用罷了!」儘管他笑說自己動手做的東西不好看,沒有外面買得花俏、漂亮,但是「好好用,比外頭買的還好用哩!」黃居士不掩赤子之心,用著滿足的語氣說著,謙遜中真實地透著一份素樸的惜福愛物情懷。

 對寺院裡的一切物品,尤其是抱著敬謹的心情,他說:「寺院裡的一切乃是來自十方大眾,我們更要小心地用,絲毫浪費不得的,你說是嗎?」坐落在農禪寺菜園旁的低矮房舍是他多年來專屬的工作間,裡面藏著許多別人視為廢物,他卻惜之如寶並將它們一一妥貼收起的舊料。屋頂、牆上,琳琅滿目地掛著各色工具與二手材料,老居士隨手指指屋樑,是一根粗實的黑杉木,牢固地整起整個工作間,據說也是十多年前從廢料堆中撿來的。

 東西雖多,卻一點也不凌亂,是工作間也是藏寶閣,裡外鋪陳著老工匠層出不窮的DIY創意點子。就連他身上穿戴的也絕少嶄新貨色,一頂陳舊的草帽,帽帶上套了一段粗細相當的黑色膠管,剛好不鬆不緊地懸在頸間,老居士認真的解釋:「這樣一來風吹就不會掉,工作時就不用老是去搶帽子了!」又是一番巧思。

 

拔釘精神

 在黃居士的眼中,沒有真正的垃圾,任何東西都是有用的。一根從舊木材上拔出的鐵釘,又曲又鏽,乍看之下毫不起眼,經他用工具一扳,再三兩下磨掉鐵鏽,化腐朽為神奇般地,又是一根堅固耐用的好釘。他說:「我一得空就拔釘子,弄直了還可以用的!」即使一斤全新的釘子才花上三十幾塊錢,黃居士還是認為舊東西能用就用,只是現代人似乎都貪圖方便省事,寧可「舊的不去新的不來」,老居士這種踏踏實實的拔釘精神已是少見。

 生長於苗栗客家鄉間的黃居士,日據時代只受了兩年半的國民教育,即因母親生病而輟學,曾經幫家裡種茶,也開過卡車與地方首長的座車,司機一當就是三十年。

 

十七年的專職義工

 學佛二十幾年,未退休前,只要星期假日無事,黃居士就到北投、天母山上一帶的佛寺當義工,幫忙清理環境、修剪花木。六十歲從企業家應昌期先生的專屬司機職務上退下之後,因緣際會地來到農禪寺幫忙,「昨天沒做完的,今天還要去完成;今天沒做完的,明天繼續再做。」做事有始有終的他,就這樣天天跑農禪寺,而成為專職義工,這一待就是十七年。從農禪寺開山東初老人時代到如今的聖嚴師父,黃居士對農禪寺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除了熟悉之外,還有著一份深厚的情感。

 菜園旁一株多產的老桑樹就是他十年前親手所植,陪著他看盡農禪寺的變遷與成長,每逢春夏之交,枝椏上垂了滿滿的紫紅桑果,農禪寺上上下下,很少人沒有嚐過那酸甜多汁的滋味;但恐怕也少人知道,桑椹的多產是黃居士辛勤修枝剪葉,外加誠心持咒得來,至於是什麼咒語如此神效,黃居士露出老頑童的促狹模樣,故作神秘地說不可透露。然而一提到老樹幹連年來遭蟲蛀蝕,黃居士又心疼地說:「就像蛀在自己身上一樣痛啊!」

有事情做就很滿足了

 對這份無薪給的義工職,黃居士甘之如飴,聖嚴師父見他每天朝九晚五地來寺裡幫忙,幾與上班職員無異,曾表示要發薪給他,至少也要拿點車馬費吧!黃居士謙虛地堅持不肯接受,他感謝師父的慈悲:「我退休以後不求錢,來到寺院有飯吃,有事情做就很滿足了,我也感謝我的孩子們都很孝順,讓我衣食無虞,照理說應該是我拿錢來寺院裡供養,哪裡還有接受寺院薪水的道理呢?」

 喜歡念佛的他,利用坐車、走路,以及工作時念佛,一天至少念五千到六千遍。他說自己雖然是土包子一個,但一生盡遇貴人,大概是佛菩薩的慈悲眷顧吧!樂天知命,知福惜福的生命態度就在黃居士的笑容滿面中自然流露。每天依舊精神奕奕地搭公車到農禪寺「上工」,是一份情感,也是一份責任,以前問他還會再做多久呢?這位可愛又可親的長者一本物盡其用的踏實精神說:「能做多久就做多久!一切就要看因緣呢!」

法鼓雜誌 107期 1998/11/15 第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