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天下父母的一封信

與孩子一起成長

◎張果令

 師姊,阿彌陀佛:

 昨天聽到妳提起女兒的事,能感受到此刻妳的心情是充滿矛盾、衝突與無奈,眼見兒女不能在我們所期待的路上走,深怕她誤入歧途、愈陷愈深的憂慮與惶恐,是無法用言語形容的。不過,這一切也流露出妳是一個有責任感的母親,所謂「愛之深、責之切」吧!

放下做媽媽的堅持

 從另一個角度想,困境並非全是負面的意義,它正是讓我們磨練省思的機會,往往從逆境中能讓我們深刻體認到人生是苦的;而學佛就是教我們如何從煩惱、痛苦中解脫出來,否則這個苦解決了,仍然還有另一個苦在等著我們,也就是我們會主動的再去找另一個苦來煩惱自己、束縛自己,這就是凡夫生命流轉的事實。

 親子問題幾乎是現實社會中每一個家庭常會碰到的難題,尤其是屬於叛逆期的青少年。就以我為例,幾年前,為了兒子不愛讀書、貪玩,怕他結交損友誤入歧途,整個家庭天天籠罩在愁雲慘霧之中,無奈之餘,也只有求佛菩薩加持、誦經、持咒、拜懺せせ種種方法來減輕內心的痛苦。但是親子之間的溝通還是須要自己去克服,佛法講修行並不是要我們抓住什麼,而是要我們捨掉一些自我的執著。

 我們常以為孩子還小,不夠成熟,怕他吃虧上當,所以,憑著自己的舊經驗與思考模式,替孩子規劃,甚至設了許多框框;然而兒女也有他自己的執著,如果我們自己不退一步消融自我,放下做媽媽的堅持,如何希望他也退一步改變自己、接受我們呢?

 我們一直認為關心他,才教導他,愛他才管他,這些都是以愛為出發點;卻忽略到這種愛是有條件的、自私的,這個條件就是他們必須符合我們心中的最低標準,否則,我們會不滿,會把瞋怒加諸在他們身上,而這種有條件的關心,孩子們多半不會接受,這種自私的愛,孩子們也體會不到。

尊重與疼惜

 有一天,在安和分院聽了一場親子溝通的演講,其中演講者的一句話給了我很大的啟示,他說:「不管我們的兒女有多大,我們都要像三歲小孩一樣的疼惜他,不管我們的兒女有多小,我們都要像大人一樣的尊重他。」這裡的「尊重」和「疼惜」,心量是多麼的寬大啊!記得林孟穎老師在《學佛五講》中談到因緣時也曾說過:「我們要尊重每一個眾生所處的位置。」每一個人因緣不同,父母只是兒女這一生中一個小小的助緣而已,我們有義務把他們養大成人,教育他們,引導他們走向正確正當的道路上。但是,我們所能提供的也只能當作他們的參考,因為他們都有他們自己的路要走。目前,他可能暫時的脫序、離於常軌,如果我們能時時心存善念,以相信他會變好的心態去看待他,我相信有一天他們會體會到我們的疼惜與尊重。

刻骨銘心的體驗

 談起以前,我現在反而要感謝我的兒子,因為只有我們心中的最愛,才能讓我們在挫折中、絕望中肯傾盡全力努力去覺察自己、探討自己,更進而為對方改變自己。否則,終其一生,我可能還是我行我素,自以為自己都是對的。記得那時我努力想去改變親子關係的時候,常提醒自己,我願意是他的朋友,不是母親;儘量消融自我,尤其在看不慣他們的行為表現,想對他說話時,總得先提醒自己做他的朋友、同學,我們對朋友說話都以禮讓三分的態度,這樣才拉近我們母子之間的距離,由「對立」轉化到「和諧」。

 當然,一個家庭由「衝突」轉化到「祥和」是家庭每個成員共同努力的成果,很幸運的是,同修與我一起努力去克服,我很感謝當初我們面臨困境時,好幾位同修道友等善知識的一再鼓勵與支持,這是一段刻骨銘心的體驗。如今,回想起來,我很珍惜這一段逆增上緣,也唯有這樣的成長與改變,使我深切體認佛法的力量,相信為了兒女,妳和妳同修也可以共同攜手以慈悲、智慧來克服這個困境。

 以上是我們的一點心得,只提供給妳參考,希望對妳有幫助。 敬祝

 閤家平安 福慧增長

           張果令 合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