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蟬鳴清風中重享禪味

禪坐會悅眾成長營

◎鐘美鳳


禪坐會的悅眾菩薩們,在法鼓山的山巔水湄中,

充分領受為期一天半的成長營所帶來的法益;

那份法喜與感恩,不僅流露在每個人的笑顏中,

更縈繞於心,久久不能忘懷..。


 

當蟬鳴唧唧的季節來臨,正是畢業生離校、展開人生另一段新旅程的時候。對禪坐會的悅眾們來說,在法鼓山舉辦的悅眾成長營,也正是另一個階段重新充電的開始。

 

歡欣喜悅流露在笑顏中

 一踏進法鼓山,呈現在眼前的便是一片濃濃密密的「綠海」,在燦爛陽光的照耀下,伴著徐徐山風的吹拂,層層疊疊,起伏不已,令人感受到一股清新、旺盛的生命力。而一聲聲清淨莊嚴的佛號,和著陣陣蟬聲,這一份自然、和諧的律動,就在山谷間迴蕩開來。在法鼓山的山巔水湄中,禪坐會的悅眾菩薩們,內心那份「我又回到法鼓山了」的歡欣與喜悅,流露在每個人的笑顏中。

 此項由安和分院主辦的悅眾成長營,共有一百一十六位菩薩參加。為期一天半的活動,就由楊賢馨醫師主講「從醫學觀點看禪坐對身心的影響」揭開了序幕。楊醫師是國泰醫院肝膽腸胃科主治大夫,也是中國醫藥學院兼任副教授,有豐富的禪修體驗。楊醫師表示,自己禪修的第一個體驗便是痛,痛固然造成身體上的不舒服;但是,經過痛的洗禮之後,對修行的心志更堅強,也更有忍耐力來面對生活中的種種壓力。而透過禪修學習放鬆身心,讓心境常處於平靜、清淨中,有助於身心的安定。

 楊醫師表示,人類大部分的疾病是來自於對慾望的缺乏節制,造成心情緊張、焦慮、生活沒有規律等種種不利身心的狀態。因此,學習不執著、隨順因緣、讓心清淨,可以消除緊張,有益於身體的保健。而在禪修中學的規律作息及清淡健康的飲食,如能運用在生活中,也有益於增進身心的健康。所以,禪修實在是對治現代人身心方面文明病的一帖良藥。

 

體會「做中學」的樂趣

 第二個登場的活動則是「二入四行的開示及研討」,禪坐會輔導師果醒法師首先指出,二入四行的修行法門是達摩祖師所傳,二入是理入和行入二者,理入指的是眾生皆有佛性,只因被妄想執著蒙蔽,以致智慧不生,若能捨妄歸真,即凡聖等一,無有分別,即與理冥符。行入有四行,分別是:報冤行、隨緣行、無所求行、稱法行。

 經過大家的一番研討後,與會菩薩也踴躍提出問題向果醒法師請益,包括:何以我們常常會對外人可以有比較大的包容心,而對家人卻會因一點點小事就暴跳如雷等?

 針對這個如此切身的問題,果醒法師給我們一個明確的指引。他說,因為我們與家人認識比較深厚,互動也比較頻繁,因此平常在相處時,常會因彼此的太熟悉,而忽略了對彼此的尊重,只著重於計較事情的對錯,很少想到報冤行;而對外人則會因害怕對方生氣,而對對方有更大的包容心。若能明白生氣只是一種身心現象,裡頭沒有我,就能用無所求的心去應對。

 此外,也有菩薩提到自己或親友被騙、被陷害的經驗,向法師請教如何來撫平內心的創傷。果醒法師表示:我們遇事常常只講理,而不講因緣。其實,任何事情的發生都是各種因緣具足而生的。若能相信、認知一切事情的發生都是有因有緣,得失從緣,心無增減,自然沒有煩惱。

 在解開菩薩們的疑惑後,果醒法師期勉我們,應該時時訓練自己的思慮與佛法相應,了知緣起性空的真理,不忘以四行來對治所遭遇的境界。而在接受果報的當下,更不要忘了投入努力、投入善緣去改變環境。

 晚上的藥石別開生面,是素烤,當夕陽在山邊為美好的一天灑下絢爛的彩霞時,也正是各組「炊煙」裊裊升起。大伙兒手忙腳亂的料理晚餐,不但體會了「做中學」的樂趣,更從分工合作的互動中增進彼此的認識與了解,拉近了彼此的距離。

 

與感受約會

 第二天清晨,安排了「戶外禪修-與感受約會」的活動,果醒法師要大家用方法去體會情緒細微的變化。先吸一口氣,再慢慢吐出,讓氣充滿全身,將注意力集中在一點上。戶外空氣清新,流水潺潺,大家放鬆身心,自在而又專注的體驗,與自己內在最細微的聲音約會。原來,心是這麼微妙精緻的東西,真是要善加護念啊!

 接下來是果徹法師主講的「如何轉識成智」。果徹法師表示,要轉識成智需要經過長久的修行,而理論的認識和了解,將有助於正確的修行。

 果徹法師從字義的解釋,到轉識成智的可能、轉識成智的方法及轉識成智的歷程與結果,做非常嚴謹而有系統的說明。讓菩薩們了解在我們的八識田中含藏有漏、無漏種子,兩者互為消長,若能透過聞、思、修的方法,引發無漏種子生起,即是轉識成智的功夫。

 活動接近尾聲時,果瀚法師叮嚀大家要把成長營裡美好、喜悅的感覺,帶回自己的生活中。並以聖嚴師父常提醒我們的法語「靜坐常思己過」、「煩惱消歸自性」勉勵大家。

 雖然只是短短一天半的活動,但是菩薩們領受的法益卻是可以終身受用的,大家的心中滿滿的是感恩與法喜,感恩輔導法師們的指導,感恩法鼓山常住法師及義工菩薩們成就這一次活動,感恩主辦這次活動的菩薩們!我們願意將內心的法喜散播到各個需要關懷的角落!